佛教禅修的真正价值
2012-12-29 15:09:42   来源:   评论:0 点击:

佛教禅修的真正价值大善者--乌巴庆老师以色列总理大卫.班.古里昂(David Ben Gurion)于1961年12月访问缅甸时,以国的新闻团体也随行至缅甸做采访报导。当时老师向所有受邀至国际禅修中心参加茶会的记者们做...
佛教禅修的真正价值
 
大善者--乌巴庆老师
 
 
以色列总理大卫.班.古里昂(David Ben Gurion)于1961年12月访问缅甸时,以国的新闻团体也随行至缅甸做采访报导。当时老师向所有受邀至国际禅修中心参加茶会的记者们做了一场演说,而与会人士也早已熟知老师的「什么是佛教」(What Buddhism Is)小手册。
 
老师在演讲前,从某位记者口中得知以色列人所深感兴趣的,是当前佛教禅修的价值,而不是来生会得到什么。因此,他将这篇演讲稿称为「佛教禅修的真正价值」(The Real Values of True Buddhist Meditation),并以他个人及学生们丰富的亲身经验来加以阐述。文中所附图表及图解说明了老师在公职生涯中的历程,以及他内在所沈潜着安详与平等的心。本文内容系节录自仰光「佛教评议会出版社」(Buddha Sasana Council Press)于 1962年所印行的讲稿。
 
序言
 
人们需要平静与安详的心,也就是过着圆满的生活,而要获得内心真正安详的最佳途径就是禅修。
 
佛教禅修的主要目的,在于实现生命的最终目标——通往涅槃之路。然而,经由亲身经验而体证到禅修过程中必然包含此生两个重要层面,也就是获得心的平衡与身体的健康。
 
任何经历过佛教禅修过程的人都能具有快速做出决定的能力、正确而理智的判断力,以及持之以恒的努力,这样的心智能力当然也会促进圆满的生活,而且在内心净化的同时,生理的组织也会跟着净化,进而确保了身体的健康。然而,达成这些目标的基本要素就是正确的禅修方法与技巧。
 
本文所要介绍的就是国际禅修中心,也是截至目前为止我们所经历过最好的禅修中心之一,其创始人乌巴庆老师所教导的简单而有效的技巧。
 
那些有意享受内心平静喜乐与身体安康等圆满生活的人们,当然会专注于自身的修持,并且明智地来到这个中心,接受老师所指导的禅修课程。
 
—伦坡(Lun Baw)缅甸公共服务委员会主席(Chairman, Public Service Commission, Burma)
 
 
 
一、佛教徒的基础
 
佛教徒是指皈依佛、法、僧的人。
 
我们可将佛教徒分为以下四种:
 
因怖畏(Bhaya)而成为佛教徒
因求利养(Labha)而成为佛教徒
因出生(Kula)时就已是佛教徒
因信仰(Saddha)而成为佛教徒
 
 
佛教徒还可进一步区分为以下两类:
 
想要在此生中努力解脱的人;
累积足够波罗蜜且具有成为下列觉悟者信念的人:
佛陀(觉悟者,发现解脱的方法,且已修习,经由自身努力而到达终点)
辟支佛(Pacceka Buddha,亦即独觉,无法教导别人他所证得的方法)
上首弟子(Agga-savakas)
大弟子(Maha-savakas)
阿罗汉(Arahat,解脱者,已灭尽所有不净烦脑)
 
 
要实现成佛或辟支佛等愿力所需累积波罗蜜的时间长度各有不同,大致可区分如下:
 
未来佛:
精进佛陀(Viriyadhika Buddha,以精进力为主导)需勤修波罗蜜十六阿僧祗(Asankheyya)及十万大劫(Kappa)才能达到成佛目标。
信者佛陀(Saddhadhika Buddha,以信为主导)需勤修波罗蜜八阿僧祗及十万大劫才能成佛。
慧者佛陀(Pannadhika Buddha,以智慧为主导)需勤修波罗蜜四阿僧祗及十万大劫之后才能成佛。
辟支佛:二阿僧祇及十万大劫。
上首弟子:一阿僧祇及十万大劫。
大弟子:十万大劫。
阿罗汉:大约一百至一千个大劫。
 
 
精进佛陀的主导因素是精进,信者佛陀是信仰,而慧者佛陀则是智慧。
 
任何人只要成为佛教徒,他就已经得到佛法的种子,而这个种子也将随着他的能力逐渐成长。为了能成佛、辟支佛或上首弟子等资格的愿力来达到涅槃的最终目标,每一位佛教徒都应该踏上这条八圣道。
 
想在此生中尝试解脱的人们,可区分为以下四种:
 
敏锐的智者(Ugghatitannu,只要听闻简短的开示就能悟道)
广说的智者(Vipancitannu,需要详加解释才能悟道)
未了的智者(Neyya,需有导师引导)
文句的智者(Padaparama,此种人需精研教义)
 
 
敏锐的智者能亲见佛陀,而且在听闻简短的开示后,就能证得圣道与圣果。
 
广说的智者需听闻详加解说的开示后,才能证得道与果。
 
未了的智者不论听闻简短的或详细解说的开示之后,仍无法证得道与果,而必须加上日以继夜、经年累月努力不懈地精研教义与修持,才可能证入道与果的境界。
 
佛陀如此回答菩提王子(Bodhirajakumara)的提问,「我不会说出证悟圣果的确切时间,即使你离弃俗世而加入僧团,仍须视情况而定,可能要经过七年、六年、五年、两年或一年才能证悟。甚至可能只要六个月、三个月、两个月或一个月就能证悟。换言之,我也不否认只要十四日、七日、一日或甚至几个小时就证得阿罗汉的可能。因为这一切都依照着不同的因素而定。」
 
文句的行者即使接触到佛陀的教导(Buddha sasana—佛陀教法存在的时期),完全投入佛法的钻研与修行,仍无法在此生证得道与果。他所能做的就是累积习行和潜能。此生也无法解脱生死轮回。如果他在为定(Samadhi)修习止(Samatha)与为智慧(Panna)修习内观(Vipassana)时往生了,那么他确定来世能再出生为人或天人(Deva),他就能在来世与佛法,就是佛陀入灭,大般涅槃(Maha-pari-nibbana)之后的五千年间,相逢的机缘中,证得道与果的境界。
 
因此,只有具足波罗蜜的人,如上述四种人,被认为会努力朝向解脱且精进于佛教禅修之道。无疑地,我们深信那些在合格老师指导下修持佛教禅修,而且坚定勤奋地走上这条八圣道的人们,必定是未了的智者或文句的行者。
 
 
 
二、佛法的本质
 
佛法是非常微妙、深奥且难以了悟的。一个人必须坚持而勤奋地走在这条八圣道上才能:
 
达到彻底了知痛苦的实相。
灭除苦的根源,以及
达到苦的止息。
唯有完全解脱的圣者、阿罗汉能彻底了知痛苦的实相。在了知痛苦的实相之后,苦的根源也会自动地灭除,而最终将会达到苦的止息。在了解佛法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透过八圣道,戒(Sila)、定(Samadhi)、慧(Panna)三步骤的禅修过程来了知痛苦的实相。佛陀如此譬喻,「从远处射箭,且能丝毫不差地穿过一个小孔是非常困难的;若要将弓箭精准地从头发的一端射穿,使其分叉开来就更加困难了;但要穿透『世间一切皆为苦』的实相则是难上加难。」
 
因此,唯有精进修持佛法,证入四种圣者之流,并享有四种圣果境界的人,才能领悟正法的六种特质:
 
一、正法并非猜测或臆想所得的结果,而是个人亲身体验得来的,而且在各个层面上都是如此清晰可见。
 
二、那些能依照佛陀教导的技巧精进修持的人们,当下就能得到正法所带来的利益。
 
三、正法对修持者的影响是立即的,因为在了知痛苦实相的同时,痛苦的根源也逐渐灭去了。
 
四、正法是经得起任何想检验它的人们的考验,因为他们将亲身体验到什么是法的利益。
 
五、法就是你自身的一部份,因此也能随时接受检验。
 
六、有八种圣弟子能完全体证正法的果实:
 
a) 证悟初道智者称为须陀洹道(Sotapatti-magga)
 
b) 证悟初果智者称为须陀洹果(Sotapatti-phala)
 
c) 证悟第二道智者称为斯陀含道(Sakada-gami-magga)
 
d) 证悟二果智者称为斯陀含果(Sakadagami-phala)
 
e) 证悟第三道智者称为阿那含道(Anagami-magga)
 
f) 证悟三果智者称为阿那含果(Anagami-phala)
 
g) 证悟第四道智者称为阿罗汉道(Arahatta-magga)
 
h) 证悟四果智者称为阿罗汉果(Arahata-phala)成为阿罗汉(arahat)
 
 
 
三、 修持八圣道(禅修中心的训练)
 
任何想接受佛教禅修训练课程的人们都必须遵循八圣道。八圣道是佛陀对五比丘(Panca-vaggiya)首次开示时所教导的究竟解脱之道,因此所有学员们都必须精勤地遵循八圣道基本要素:即戒、定、慧三步骤的修持方式。
 
戒(戒律)
 
1. 正语
 
2. 正业
 
3. 正命
 
定(心的专注)
 
4. 正精进
 
5. 正念
 
6. 正定
 
慧(智慧、内观)
 
7. 正思维
 
8. 正见
 
 
 
 
第一个步骤是戒。首先,学员们必须遵守最起码的道德标准,那就是发愿不杀生、不窃取他人财物、不从事不正当的性行为、不说谎话,以及不饮酒等。我相信遵守这些戒律并不会违背到任何的宗教信仰。事实上,我们也注意到那些来中心参加禅修课程的外国学员们并不是很重视良善的道德品质及规范。
 
 
 
 
这是第二步骤,也就是将心的专注发展到心一境性的程度。这是训练心达到安详、清净与坚定的方法,因此,也成为宗教生活的基本要素,不论是佛教徒、犹太教徒、基督教徒、印度教徒、回教徒或锡克教徒,实际上,也是所有宗教之间最大的公约数。除非一个人的心念能从所有不净烦恼中解脱出来(Nivarana,即涅槃),并且达到净化的境界,否则此人是无法将他自己与梵天(Brahma or God)等同看待的。虽然不同宗教的人们使用的方法各有不同,但是对于心的发展,也就是达到身心平静的完美境界,目标却是一致的。禅修中心协助学员们将其注意力放在上嘴唇以上及鼻孔以下的小范围内,在呼吸进出动作的同时,以平静警觉的心觉察气息的进与出,并以此发展出心的专注力,进而达到心一境性。
 
 
 
生命的能量不论是否如佛教信仰(或来自上帝,还是如基督教)所称,是由个人行为所造作出来的心识力量(Sankhara,即习性反应、业行)的结果,生命象征的形式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人体的律动、脉动或波动。事实上,呼吸就是一种反映生命象征的形式。在禅修中心所教导的安那般那(Anapana,即出入息)禅修技巧(亦即观息法)中,利用呼吸的好处不仅因为它是自然的现象,而且因为它随时存在,故可成为心专注的所缘,以去除所有其他妄念。随着专注力开始集中在这个小范围的变化,最初是对鼻孔周遭气息进出的觉察,然后逐渐觉察到气息进出长度的变化,并且可以在上嘴唇以上的小范围内感觉到气息进出温度的不同,因此,只要以此方法用功练习的学员,在经过几天的训练之后,必定都能达到心无旁骛的专注力。
 
 
 
学员们在正确方向的指导下,练习此种禅修方法,必定会出现一些象征进步的指标,就像以某种象征「白色」的形式来区分任何「黑色」形式的方法一样,这些形式可能是一团云雾或棉花,有时也可能是类似烟雾、蜘蛛网、花朵或圆盘等白色的形状。但是,当专注力变得更加集中时,就会出现类似闪光或光点,或类似星星、月亮或太阳等光点一般。禅修时(当然是在双眼紧闭的情况下),如果出现这些指标性的象征形式时,那么应该就是心的专注力(定力)已逐渐开发出来了。
 
 
 
此时,最重要的就是,学员们应该在每次心念有所松懈之后,尽可能很快地再回到这个光点的专注力上。如果学员已经能做到这个步骤,那么就可以开始练习内观(Vipassana)禅修法,进一步地洞察究竟实相,并且享受寂静安详的涅槃之乐。此外,如果他能将专注力集中于鼻孔以下一个极小范围内且持续一段时间,那就更好了,因为此时他已经达到「近行定」(Upacara Samadhi,亦即英译:Neighbourhood Concentration)的阶段了。
 
 
 
佛陀如是说,「本质上,心是纯净的,但是由于吸取了不净杂染(不善的力量 - Akusala forces),而被染污了。」我们知道海水经过蒸馏后可以变成纯水,同样地,学员们也可以透过观息法(Anapana)来去除心中的不净杂染,使心达到完全净化的境界。
 
 
 
 
慧指的是洞察本质实相,而唯有精进于佛教禅修者,在证悟圣道果智时,才能彻底了知。然而,内观禅修与发展心的专注力,以及体证本质实相都是密不可分的。
 
 
 
当学员已经达到某种程度的定力时,最好的情况就是达到近行定时,就可以开始接受内观的训练了。此时需要利用已发展出来的专注力来检视所有存在于自身之内的习性反应。学员会学习到如何以警觉的心来洞察其自身所有器官与组织持续不断变化的过程,换言之,就是所有众生不断进行的次原子反应。当学员完全专注于此种自然产物的感受上时,就会在生理与心理的层面上了知其整个身体结构只是不断产生变化的一种物质罢了。这就是佛教的基本概念,无常(Anicca),所有事物不断变化的本质,包括存在于整个宇宙中所有一切有生命与无生命,而其衍生的结果就是苦(Dukkha)的概念,与生俱来苦的本质,而生即被视为苦。这就是实相,因为所有众生的整个结构都是由次原子粒子(Kalapa,在佛教中意指极细微、无法分割的最小单位)所组成的,而且处于不断燃烧的状况之中。
 
 
 
最后一项概念就是无我(Anatta)。虽然你们总是将所有出现在眼前的某种物质称为物质,但事实上,根本没有任何具体的物质存在。随着禅修过程的深入,学员们将了解到并无任何具体的物质是所谓的我,而且没有任何事物可以被视为是某个生命体的核心。到最后,他将在生理与心理的层面上彻底瓦解自身所执着的自我中心主义,并且由禅修而彻底了知无我与无私的全新概念,并且了悟到宇宙所有一切事物都受因果律所支配着,并以此亲身体验而了解到这种独我的虚幻本质。
 
 
 
四、禅修的成果
 
禅修的成果是数不尽的,其中包含了「沙门果经」(Samanna-phala Sutta)开示中提到的,有关沙门或修道者(Samana)的利益。成为沙门或出家人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精勤地修持八圣道,除了要证悟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及阿罗汉果智之外,还要发展各种心的能力。由禅修而洞察究竟实相的在家众也须精勤修持,如果具有善根潜能,也能获证四果智与能力。
 
只要精勤修持的人终将成功,而且因为心不断的净化及发展出心的能力,以及对本质实相的洞察,因此能在正确的方向中完成许多事物,以达到人类的福祉与利乐。
 
佛陀如是说:「比丘们,发展心的专注力吧!唯有发展出心的专注力,才能如其本然地观察一切事物。」
 
确实任何人都能发展出心的专注力,而且当一个人已发展出心的专注力之后,还必须进一步地发展智慧。
 
只要人们能使心完全专注,就必能随时保持心的平衡,而其所得到的结果也必定比那些还未发展出专注力的人们更加圆满。因此,不论来此接受禅修课程训练的人有无宗教信仰,是否为行政官员、政治人物、商人及学生等,他都能从禅修当中获得许多利益。
 
我自己的情况或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果我必须在此谈些我自己的经验,那么我最想说的,除了佛教禅修能带给修持者实际利益之外,别无其他了。这些都是真实的结果,而且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事实。
 
我从1937年1月开始接触佛教禅修。1961年12月份的卫报杂志(Guardian Magazine)「名人录」(Who is Who)中刊登了我的生活概况,其中对我长期以来所肩负着各种公务职责也做了描述。1953年3月26日,也是我五十五岁那年,我从公务部门退休,但随即又被任用,而且直到现在,大部分的时间,我都同时身兼两个以上的部长级职务,甚至有曾经长达三年的时间,是身兼三个部长职位的,还有一次是兼任四个部长职务,而且时间达一年之久。
 
此外,还身兼「总理暨计画部」(Departments of the Prime Minister and National Planning)常设委员会委员及各种特别委员会之主席或委员等多项职务。
 
诺丁汉博士(Dr. Elizabeth K. Nottingham)在其论文「缅甸的佛教禅修」(Buddhist Meditation in Burma)中曾提道:「禅修是否有助于产生巨大的安详与平衡的能量,用以建立『利乐福祉之国』及成为在公众生活中对抗堕落的堡垒?」
 
对于这个问题,请参考你们面前的这份说明,我的答复是相当正面而明确的,而且可以很肯定的这么说,因为在我担任的所有职务(审计长、全国农业市场委员会主席,以及政府会计暨审计机关首长),即使是资深公务员都认为很艰难的那些职务,我也都能善尽职守,圆满达成任务。
 
从1956年6月11日开始,我就被任命为审计长,而且身负整顿该部门之责,这个部门在1955年10月4日成立时虽有五十名职员,但只有三位是合格的会计人员。当时的问题除了必须重新整顿这个部门之外,还必须建立公务人员的效率标准,以因应缅甸各部门与企业蓬勃发展的审计业务需求,而1955与1956年的年度支出约略分别为15亿及18亿缅币。
 
之后不久,也就是1956年6月21日(就在接任审计长一职之后的十天),我又被任命为全国农业市场委员会主席,而必须负起该部门所有业务之责,当时也是该部门情况最为恶劣的时候;不仅审计进度落后达五年之久,而且前一年度的剩余库存高达1,700万吨,稻米的市场价格也从1953年每吨的60镑跌到1956年的34镑。此外,部属与长官之间无法相互配合也是一大问题。
 
到了1958年,我又依照该会所属的调察委员会(由总理所领导)建议,完成了「政府会计暨审计机构」的设立。当时缅甸会计相关人员严重不足,因此,除了战前原有的两个部门之外,其他政府部门及企业的审计进度都严重落后(大约2至4年),而且也暴露出许多弊端。此时,我除了原有的职责之外,还同时兼负「全国政府会计暨审计机构」(State Institute of Government Accounts and Audit),负责训练全缅甸所有公务部门与企业干部及职员建置计画的责任。1958年4月1日我又接下了「政府会计暨审计机关」的首长职务,为该部门打下基础,直到同年7月11日才由总理正式启动。
 
上述种种经历的结果确实说明了人们如何透过佛教禅修来产生「巨大的安详与能量」,并且以此建立一个「利乐福祉的国度」。
 
 
 
五、人际关系
 
佛教徒的生活态度会努力尝试在这一生中得到解脱,但不同于那些为了实现成佛愿望而不断累积善德的人。例如,王舍城(Rajagaha)与舍卫城(Savatthi)都是佛陀一生中托钵游化的两个主要城市。王舍城是频婆娑罗王(King Bimbisara)的国都,他一生中都努力尝试得到解脱,并证入第一圣道智,成为圣者(Ariya)。他不但奉行佛陀的教导,而且还为佛陀及其众多弟子建造一座巨大的寺院,就是大家熟知的竹林精舍(Veluvana Monastery)。此外,只要人们愿意加入佛陀的僧团,他就会赦免他们所犯的罪行,因此他被称为无畏王(King Abhaya),即无害的国王。他不但要求自己不去伤害任何人,而且也鼓励他人不要伤害别人,他治国的力量就是对人类的慈爱。
 
另一个例子则是舍卫城,此城是拘萨罗国(Kosala)首都,该国波斯匿王(Pasenadi)也是一位虔诚奉行佛陀教导的国王。事实上,佛陀停留在舍卫城的时间比其他地方还长。国王为了成佛而不断累积善德,然而,虽然他尽可能不去伤害他人,但必要时,他仍会为了拯救其子民而准备承受痛苦。有一次,他在边境战场上打败敌人之后,在返回王宫途经佛陀的精舍时停了下来。国王之所以率领军队攻打敌人是为了对抗入侵者,并且拯救他的王国与子民,他如果不这做的话,那么人民必会遭遇暴行,因此,当他告诉佛陀他击败敌人时,佛陀却微笑着对他说道,「你已经制造出比打仗前更多的敌人了。」
 
所以,我们可以了解到,那些尝试累积善德的人们,如果无法同时避免犯下罪行的话,那么他们将会堕入恶道之中,而他们自身也将因为伤害他人而遭受痛苦。至于要如何以了知痛苦实相的力量,将慈爱化为具体行动,以改善人际关系等,我也将举一些我亲身体验的例子来做说明。
 
我在1955年8月15日正式被任命为「全国农业市场委员会特别调查会」(S.A.M.B. Special Enquiry Committee)主席,并遵照总理指示,着手调查该委员会积弊已久的诸多问题。我向政府所做的报告被送到「特别调查局」(Bureau of Special Investigations)做进一步的调查,调查的结果是逮捕了四名官员,其中包括正在委员会干部年度会议开会的总经理,也因此引发所有与会官员的不满,而造成集体递交辞呈的事件发生。这些官员的举动不仅形成了僵局,而且当联合工会(Union of Employees of the Board)透过在博固(Pegu)所举行的年度大会给予支援时,整个情势又变得更为恶化了。政府也因此决定批准所有辞呈,如此一来,反而使大多数官员感到懊恼,因为他们并非有意要采取此种抗争手段。最后,终于在第三方的协调下,将他们那些已经递出的辞呈撤回,并接受政府象征性的处罚。
 
当时我就是在这样的气氛中,以及他们用来指责「特别调查委员会」与「特别调查局」的那些口号还犹言在耳的情况下,接下「全国农业市场委员会」主席一职。然而,我并未因此而记恨任何人,因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这个国家的最大利益着想,而且确信我接下此委员会主席一职的观点,是为了在此危急关头拯救这个国家及整个委员会的劣势,也是为所有部属及所有与本委员会业务有关的人们的效率与福利而努力,这将会说服他们。就这项事实而言,也就是在我与各个团体的代表会谈之后,我确实扭转了情势,终于让长官与部属们团结一致,而且委员会与制粉厂及其他业者都能相互配合。不仅订定了新计画,并且引进了许多改良技术,而结果也比任何人所想象的还更好。在「禅修的果实」(The Fruits of Meditation)部分都已经提过这些成果了。由于他们全力配合与持续努力的结果,才能顺利达成我所提议的事项,而政府也非常体恤的赐予本会两位官员,一位是副总经理,另一位是经常与政府对抗的联合工会的主席,「广闻者」(Wunna Kyaw Htin)的头衔。像这样授予联合工会主席头衔的情况,我想应该是不多见吧。
 
至于有关审计长职务的情况,则一点都不困难。某个佛教协会的许多成员都是我所指导的禅修学员,还有某个社交俱乐部也与本会所有干部及职员们都相当亲近,在每年所举行的大型宗教集会中,全部的人都能为共同目标而团结一致,并且每年有两次的时间会向身兼老师与部门领导者的审计长表示礼敬。社交俱乐部每年都会安排包车或搭乘其他交通工具到各地休闲旅游,成员们都会携家带眷共同参与,也为整个行程带来愉快的气氛。这一切都有助于促进本部门的彼此了解,也为工作效率铺下一条平顺的通道。
 
在会计暨审计机关里,禅修老师们除了资格与指导经验外,还要具有高度的耐心与善意,而副主席与讲师们多数都是参加过中心禅修课程的学员。来自不同背景的学员们,也都能受到老师们善念的感染,让每一期课程的学员们都能在最好的环境下修持,因此,从本单位开始有禅修课程至今,都不曾有学员抱怨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在每期课程结束之后,学员们都会举行感恩会,以表示对主席与老师们的感谢,他们总是不断地感恩这一切善意,以及协助他们彻底了解课程的用心良苦。
 
因此我毫不怀疑,禅修在心的发展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因为它确实有助于人们达到最好的人际关系。
 
 
 
六、禅修的副产品
 
在「禅修的果实」(The Fruits of Meditation)这部分,我已经说明过禅修可能带来何种的利益。正如「沙门果经」(有关沙门利益的开示)里提到的一样,我也特别提及了禅修的利益,以及刊载在「国际禅修中心简介」中有关外国学员们的评价。我现在要在这里讲述的是有关禅修对身心问题所带来的最细微的副产品,这并非展现奇迹的时代,例如在空中飞行或在水面行走等,毕竟这对一般人而言并非直接的利益,但如果苦于身心疾病的人,能透过禅修来去除病痛,那就是件值得考虑的事了。
 
根据佛教的思维方式,凡是身、语、意一切行为,都会产生或留下某种行为的力量(Sankhara,即业力),这些业力会视个人善念或恶念而归向借方或贷方帐目。此种无形的影响,我们称之为业力或行为的力量,它是心的副产品,而且关系到每个行为。它并无所谓的延伸元素(亦即,它是不受空间限制的)。因此,一切众生的业力都能穿梭在这整个宇宙中。我们相信在这些力量之中,生命的因果论是有其根源的,每一个个体除了不断地吸收着其自身行为所造作出来的业力之外,同时也在释放其身、语、意所造作出来的新业力,所以说脉动、律动与波动等都是生命不断轮回的象征形式。
 
我们可以将善行的力量视为正面的,而恶行的力量视为负面的,然后我们会感受到这些被称之为正面与负面的反应,所有有生命与无生命不断发生的反应,包括我的身体、你的身体及所有众生。当人们透过适当的禅修了解到这些概念时,就会了知一切事物如其本然的本质实相,也因此对无常,苦,无我等实相的觉知,发展出所谓的「涅槃元素」(Nibbana Dhatu),此种力量足以驱除恶行产生的一切不净与毒害,也就是造成人们身心疾病的根源。就像点燃的燃料会烧尽一样,在身体内的这种负面力量(不净或毒素)也会被禅修过程中觉知无常而产生的「涅槃元素」所根除。此种根除的过程会一直持续着,直到整个身心之内所有的不净或毒素完全清除为止。
 
到中心参加禅修课程的所有学员当中,有些是深受高血压、肺结核、偏头痛、血栓等病痛之苦的人,但他们当中有些甚至在最初的十日课时,病症就已经减轻了,如果他们能持续觉察无常,并且参加中心更长的禅修课程,那么那些病痛就很可能在课程当中完全根除了。因为苦的生起(Samudaya)才是导致人们身心问题的一切根源,而且不论哪一种病痛都一样,然而,透过正确的佛教禅修而产生的「涅槃元素」却能去除此种苦因。禅修的另一面就是灭苦(Samudaya Pahatabba),字面上的意思就是,「除去苦生起的原因。」
 
 
 
另外需要在此提醒各位注意的是,当一个人发展出「涅槃元素」时,此「涅槃元素」因遭遇其身体系统内的不净与毒素而造成的冲击会产生某种必须忍受的剧变。这种剧变会使其对自身之内次原子粒子的热能、摩擦与波动更为敏感,而且强度不断增加,使人感到整个身体就只是电流与极大的痛苦。对有病痛的人而言,就如上述所言,这种冲击总是更为剧烈,而且有时强烈到几乎快要爆裂一样,然而,如果可以忍受,那么此人就会意识到其身体内所发生的良好变化,毒素逐渐减少了,而病痛也逐渐被根除了。
 
当今人们正面临辐射之毒的危害,如果一个人吸收到的毒素超出了最大许可浓度(m.p.c.),那么他就陷入危险范围内了。
 
我坚信任何人在佛教禅修中所发展出来的「涅槃元素」正是足以清除其体内辐射毒害的力量。
 
 
 
佛陀是指出这条正道的导师,
 
而我只是延续着佛陀指出这条道路的人,
 
我已经承袭佛陀所流传下来的正法。
 
佛陀并无法给人们涅槃,
 
却能为我们指出一条正道。
 
不要请求我为你们找到结果;
 
我无法为各位找到结果。
 
因为连佛陀都做不到的事,
 
乌巴庆又怎能做得到呢?
 
唯有靠你们自己努力修持。
 
——乌巴庆老师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十魔军
下一篇:什么是佛教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