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帕奥禅师-智慧之光
2013-05-27 15:04:03   来源:   评论:0 点击:

  帕奥禅师序(中译)  诸比丘,由于不能彻知四圣谛,你我长久以来皆迷失于生死轮回。(《S.56.21;相应部?边际村经》)诸比丘,有如一支被抛上空中的棍子,当掉下来时,有时头部先着地,有时中间先着地,...
  帕奥禅师序(中译)
  诸比丘,由于不能彻知四圣谛,你我长久以来皆迷失于生死轮回。(《S.56.21;相应部?边际村经》)诸比丘,有如一支被抛上空中的棍子,当掉下来时,有时头部先着地,有时中间先着地,有时尾端先着地。同样的,被无明蒙蔽及渴爱所束縳的有情,从一界至另一界迷失在生死轮回里,其因何在?诸比丘,这是因为没有知见四圣谛的缘故。(《S.56.33;相应部?杖经》)诸比丘,若人的衣服或头着火,他应如何呢?尊者,若人的衣服或头着火,为了熄灭火,他必须具备极强的欲,努力,奋斗,勤勉,不退缩,正念及明觉。诸比丘,不说是衣服或头着火,他只为了如实知见自己还未知见的四圣谛,也必须具备极强的欲,努力,奋斗,勤勉,不退缩,有正念及明觉。(《S.56.34;相应部?衣经》)诸比丘,若在人寿一百岁时,有人也的确活到一百岁,而另有一人对他说:「善者,来吧!他们将在一百年里的每一天早上折磨你,在一百年里的每一天中午折磨你,在一百年里的每一天晚上折磨你,如此他们将在一百年里每天以枪剌你三百次,在你被这样折磨一百年后,你将会透彻知见自己还未知见的四圣谛」诸比丘,为了自己的福利,他实应甘受这些折磨,其因何在?诸比丘,这是因为自久远无可计数的生死轮回以来,再也找不到被枪剌、刀割、斧斩的起点。诸比丘,我没说必须经历如此的身心痛苦才能知见四圣谛,反之,我说可以身舒心悦地知见四圣谛。什么是四圣谛?苦谛,集谛(苦之因),灭谛(苦的止息),道谛(趣向灭苦之道)。诸比丘,因此,应致力于知见此苦,应致力于知见此苦之因,应致力于知见此苦的止息,应致力于知见趣向灭苦之道。(《S.56.35;相应部?百枪经》)依据上述经典的教示,愿一切善者精勤、正确地体证四圣谛,以便能够脱离生死苦海。
 
缅甸 帕奥禅师简介
 
  缅甸帕奥禅师(Pha Auk Sayadaw),法名乌.阿钦纳(U Archin)。一九三四年出生于缅甸中南部兴达塔镇(Hinthada Township)雷钟(Leigh Jhyaung)村庄。一九四三年(九岁)于同村的萨林寺(Sa Lin Monastery)依止乌.叟衲(U Sona)长老披剃出家受沙弥戒。一九五四年(二十岁)在兴达塔镇内的耶吉寺(Ye Gyi Monastery)依乌.班尼亚(U Pabba)长老进受比丘戒。
  一九五六年(二十三岁)参加僧伽会考,取得Dhamma-acariya(法师)的资格。一九六四年(三十岁)时曾跟随数字当代长老学习四界分别观、出入息念、观禅等业处多年,随后于塔东镇(Thaton)尼明达拉山(Nemindara Hill)达温居(Tawaing Gyi)森林,召特隆山(Kyauk Talon )乐心寺(Citta Sukha Monastery),及叶镇(Ye Township)附近的阿馨丛林寺(Ah Sin Tawya)等,渡过十余年的潜修时光。在这期间,依据巴利圣典及其相关注疏,深入研究禅观理论以配合止观实践,兼习头陀行(dhutavga)。
  一九八一年(四十七岁)应乌.阿伽尼亚(U Aggabba)长老之邀接任帕奥丛林禅院住持,开始教授内部住众禅修,因其教法殊胜,目前依止学众已增至数百人,其中不乏来自世界各国之僧伽及爱好禅修人士。现于缅甸国内,除了毛淡棉本部 - 帕奥禅林之外,首都仰光、北缅曼德里及东枝等市区,亦设有分部。
  所授禅法,依据《清净道论》中三学、七清净及十六观智之次第,强调禅修者应以「戒清净」为定、慧二增上学之基础。因人之根器与需要,一般由「安那般那念」(出入息观)或「四界分别观」入门,遍修入禅业处和「三十二身分」,「白骨观」,「十遍」,「四护卫禅」(「四梵住」、「佛随念」、「不净观」及「死随念」),得具色、无色界八定之后,次以「色、名」业处,「缘起」,「相、味、现起与足处」修习观禅(毘婆舍那)。
  禅师更于教学之余,以八年时间完成五本共约四千余页之巨着『趣向涅盘之道』(Nibbanagaminipatipada),其内容为:
  一、「出入息念」与「色业处」
  二、「名业处」
  三、「缘起」
  四、「相、味、现起与足处」
  五、「观禅」(附「止禅」)
  一九九六年受到缅甸政府肯定,颁布Maha Kammatthanacariya(大业处阿阇黎,即大禅师)的荣誉。

完整版文件下载:

http://www.nibbana.cn/uploadfile/2013/0527/20130527030536246.doc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缅甸帕奥禅师-如实知见
下一篇:帕奥禅师 禅修问答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