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 正文

巴利汉译律藏 元亨寺版-律藏1
2013-05-30 18:08:29   来源:   评论:0 点击:

律藏一
目  次
律藏一    经分别一     
律藏乃解说僧伽生活之禁制学处及其制度行仪。即北传汉译律藏之广律,含《 四分
律》 六十卷、《 五分律》三十卷、《 十诵律》六十卷、《 摩诃僧只律》四十卷及《 根本
说一切有部昆奈耶》 五十卷等之有部律与《 鼻奈耶》 十卷。前四者内容与巴利律完
全相同,此?古来所言之四律,又西藏律亦相当于有部广律。此等皆同出一源,内
容大体一致,惟因部派传承之不同而有所变异。巴利律和北传汉译律藏中之《 四分
律》与《 五分律》最为类同,各派各传自宗之律藏乃唯一特色,而巴利律藏,于此
诸律中最为完整。尤可注意者,其与《 四分律》、《 五分律》之成立,皆属最古老之
律藏。
巴利律藏之内容组织,系由﹙1﹚经分别(Sutta-vibhanga)﹙2﹚键度(Khandhaka﹚
(3)附随﹙PariVara )三部组成。
经分别以律藏本文之重要条文为中心,说明其成立之因缘、条文字句之解释、条文
运用之实例等。条文中,比丘戒有二百二十七条、比丘尼戒有三百十一条(《 四分律》
中是二百五十戒和三百四十八戒,《 五分律》中是二百五十一戒和三百八十戒)。说
<---------------------------------------------------------------------- ------>

比丘戒者是大分别﹙Mahavibhanga﹚,说比丘尼戒者是比丘尼分别﹙Bhikkhunivibhan
ga﹚。比丘戒二百二十七条中之条文,从波罗夷以下分为八类,比丘尼戒则分为七类。
犍度乃编品之意,于此部中,分篇解说教团之制度规定、重要行仪之方法及对经分
别之补遗,分为大品﹙Mahavagga﹚、小品(CullaVagga﹚二部, 大品十篇、小品十二篇。
小品最后二篇乃说明经律编辑(结集)之经纬。
附随是附录,共十九章。乃是将前两部所说,组织分类为纲要性之注释,与北传汉
译诸律少有一致。
由律藏中抽出根本重要学处,作为读诵之用,?是以波罗提木叉﹙patimokkha﹚为戒
本,每隔半月,集僧众于一处读诵,以笃励修道(布萨)。此戒本有伯希和﹙Paul Pelliot﹚
于中亚发现之梵本﹙Pratimoksasutra﹚。本书则以黑体字印刷部分为戒本,但原戒本之
序及四波罗夷之标题诵词已佚.
经分别
  大分别〔 比丘戒〕
  波罗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波罗夷﹙parajika﹚,相当于比丘之极刑罪,犯者,失其比丘资格,并逐出僧团。此有
      淫、盗、杀、妄四戒。依注,其字义即「已被打破」之意,北传汉译律藏译为断头、
      退没、他胜。
<---------------------------------------------------------------------- ------>
三    波罗夷一﹙不净戒﹚· · · · · · · · · · · · · · · · · ·一
      波罗夷二﹙不与取戒﹚ · · · · · · · · · · · · · · · · 五三
      波罗夷三﹙人体戒﹚ · · · · · · · · · · · · · · · · · 九二
      波罗夷四﹙上人法戒﹚ · · · · · · · · · · · · · · · · 一一八
僧残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五三
     僧残﹙sanghadisesa﹚乃次于波罗夷之重罪,犯者虽不失其比丘之资格,但须别住六昼
     夜行摩那埵羯磨,若应自白发露其罪而隐慝者,则应随其隐慝之日数课其别住,期
     间停止其僧权。其语是sangha(僧团)adi(初)sesa (后、残)之意。由最初之别住
     至最后复权?皆由僧团处分,非个人或数人所能执行。然北传汉译律藏之僧残,乃
     从梵文本之samgha-avasesa(残余)译来,其意为应有由僧伽矫正之余地,解释为
     尚残比丘生命之意,故僧残虽非正确之巴利语译,但今已成北传汉译律藏之惯用语。
     此有故意出精等十三条。
 僧残一〔出精戒〕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五三
 僧残二〔身触戒〕 · · · · · · · ·  · · · · · ·  · · · · · · 一六六
 僧残三〔粗语戒〕 · · · · · · · · · · ·  · · · · · ·  · · · 一七七
<---------------------------------------------------------------------- ------>

 僧残四〔自赞叹淫欲戒〕 · · · · · · · · · · · · · · · · · · 一八三 
 僧残五〔媒嫁戒〕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八九 
 僧残六〔造房舍戒〕 · · · · · · · · · · · · · · · · · · · · 二○三
 僧残七〔造精舍戒  · · · · · · · · · · · · · · · · · · · · ·二一七 
 僧残八〔第一瞋不懑戒〕 · · · · · · · · · · · · · · · · · · 二二一 
 僧残九〔第二瞋不懑戒〕  · · · · · · · · · · · · · · · · · ·二三三
 僧残十〔第一破僧戒〕   · · · · · · · · · · · · · · · · · · 二三八 
 僧残十一〔第二破僧戒〕· · · · · · · · · · · · · · · · · · ·二四四
 僧残十二〔恶口戒〕· · · · · · · · · · · · · · · · · · · · ·二四八
 僧残十三〔污家戒〕· · · · · · · · · · · · · · · · · · · · ·二五一
不定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六三
    不定(aniyata)乃不能决定之罪。即在隐蔽或非隐蔽处与女人同坐时,被值得信赖之信
    徒所见,据其所告,而可能构成波罗夷、僧残或波逸提罪。此有两条。
  不定一〔可淫屏处戒〕  · · · · · · · · · · · · · · · · · · 二六三
<---------------------------------------------------------------------- ------>

  不定二〔非可淫屏处戒〕· · · · · · · · · · · · · · · · · · 二六九
舍堕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七五
    舍堕(nissaggiya pacittiya﹚ 乞是持所定衣服坐具等所有物或以上者,或有不法态度时,应
    将其长物舍弃于僧团或他人,然后行忏悔之罪,计有三十条。其原语nissaggiya为舍
    之意,pacittiya 为赔偿之意,即当舍〔财〕忏悔偿罪之意。北传汉译律藏音译为尼萨
    耆波逸提,意译为舍堕。堕patayantika 是堕地狱罪之意。
 舍堕一〔第一迦絺那衣戒〕 · · · · · · · · · · · · · · · · · 二七五
 舍堕二〔小屋戒〕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七九
 舍堕三〔第三迦絺那衣戒〕 · · · · · · · · · · · · · · · · · 二八六
 舍堕四〔故衣戒〕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九○
 舍堕五〔取衣戒〕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九三 
 舍堕六〔从非亲里乞戒〕 · · · · · · · · · · · · · · · · · · 二九六
 舍堕七〔过量戒〕   · · · · · · · · · · · · · · · · · · · · 三○一
 舍堕八〔第一豫备戒〕 · · · · · · · · · · · · · · · · · · · 三○三
<---------------------------------------------------------------------- ------>

律藏 经分别
 舍堕九〔第二豫备戒〕 · · · · · · · · · · · · · · · · · · · 三○七
 舍堕一○ 〔王戒〕· · · · · · · · · · · · · · · · · · · · · 三一○
 舍堕一一〔绢戒〕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一八
 舍堕一二〔纯黑色羊毛戒〕 · · · · · · · · · · · · · · · · · 三二○
 舍堕一三〔二分戒〕 · · · · · · · · · · · · · · · · · · · · 三二一
 舍堕一四〔六年戒〕 · · · · · · · · · · · · · · · · · · · · 三二三
 舍堕一五〔坐卧具戒〕 · · · · · · · · · · · · · · · · · · · 三二六
 舍堕一六〔羊毛戒〕 · · · · · · · · · · · · · · · · · · · · 三三○
 舍堕一七〔洗羊毛戒〕 · · · · · · · · · · · · · · · · · · · 三三三
 舍堕一八〔金银戒〕 · · · · · · · · · · · · · · · · · · · · 三三六
 舍堕一九〔金银买卖戒〕 · · · · · · · · · · · · · · · · · · 三三九
 舍堕二○ 〔物品交易戒〕· · · · · · · · · · · · · · · · · · 三四一
 舍堕二一〔钵戒〕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四五
 舍堕二二〔减五缀戒〕 · · · · · · · · · · · · · · · · · · · 三四八
<---------------------------------------------------------------------- ------>

 舍堕二三〔药戒〕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五二
 舍堕二四〔雨季衣戒〕 · · · · · · · · · · · · · · · · · · · 三五八
 舍堕二五〔夺衣戒〕 · · · · · · · · · · · · · · · · · · · · 三六○
 舍堕二六〔乞线戒〕 · · · · · · · · · · · · · · · · · · · · 三六三
 舍堕二七〔大织师戒〕 · · · · · · · · · · · · · · · · · · · 三六四
 舍堕二八〔特施衣戒〕 · · · · · · · · · · · · · · · · · · · 三六九
 舍堕二九〔有难戒〕 · · · · · · · · · · · · · · · · · · · · 三七二
 舍堕三○〔回入戒〕 · · · · · · · · · · · · · · · · · · · · 三七五
索引
  一、中文、巴利文对照索引 · · · · · · · · · · · · · · · · ·(1)
  二、巴利文、中文对照索引 · · · · · · · · · · · · · · · · ·(11)

律藏

经分别(Sutta-Vibhavga)

归命彼世尊  应供等正觉

大分别

波罗夷

波罗夷 一  1
一 (一)尔时,佛世尊在毘兰若,住那邻罗 2 之滨洲曼陀罗树下,与大比丘众五
百人俱。毘兰若婆罗门闻:「从释迦族出家者----释子沙门瞿昙在毘兰若,住那邻
罗之滨洲曼陀罗树下,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此尊贵之瞿昙,有如是善美高扬之声
名:『 此世尊是阿罗汉、等正觉、明行具足、善逝、世问解、无上士、调御丈夫、
<---------------------------------------------------------------------- ------>
律藏 经分别 二
天人师、佛、世尊。』彼于此世界----天界、魔界、梵天界及沙门、婆罗门、人、
天众中,自得证悟,为〔他〕宣说正法。彼说初善、中善、后善及文、义具足之教
法,显示圆满清净之梵行。善哉!得见如是阿罗汉。」
(二)尔时,毘兰若婆罗门诣世尊处。至已,互相问讯,交换庆慰之言语后,于
一面坐。一面坐已,昆兰若婆罗门如是白佛言:「友!瞿昙!我闻『沙门瞿昙,对
2 耆宿长老婆罗门,不起立敬礼问讯或持座请坐。』 瞿昙!今正如是。瞿昙!汝实对
耆宿长老婆罗门,不起立敬礼问讯或持座请坐。瞿昙!此非正当之事。」「婆罗门!
我于此世界----天界、魔界、梵天界及沙门、婆罗门、人、天众中,无有见我起立
问讯敬礼或持座请坐。婆罗门!若如来起立敬礼问讯或持座请坐者,实彼头当破。」
(三) 「尊师瞿昙是无味之色 3 者。」「婆罗门!实有一理,依此理而善言我事,……
云:『 沙门瞿昙是无味之色者。』 婆罗门!凡是色味、声味、香味、味味、触味,
此等皆如来之所弃,如断本绝根之多罗树,归于无有,于未来亦无再生之法。婆罗
门!依此理而善言我事,云:『沙门瞿昙是无味之色者。』然汝等所云,皆非然也。」
   「尊师瞿昙是无享乐 4 者。」「婆罗门!实有一理,依此理而善言我事,云:『沙
<---------------------------------------------------------------------- ------>

门瞿昙是无享乐者。』婆罗门!凡是色乐、声乐、香乐、味乐、触乐,此等皆如来
之所弃……无再生之法。婆罗门!依此理……然汝等所云,皆非然也。」
    「尊师瞿昙是非作业论者。」「婆罗门!实有一理,依此理……云:『沙门瞿昙
是非作业论者。』婆罗门!我实说非作身恶业、语恶业、意恶业,说非作种种恶不
善法。婆罗门!依此理……然汝等所云,皆非然也。」
    「尊师瞿昙是断灭论者。」「婆罗门!实有一理,依此理……云:『沙门瞿昙是
断灭论者。』婆罗门!我实说断灭贪瞋痴,说断灭种种恶不善法。婆罗门!依此理
…… 然汝等所云,皆非然也。」
    「尊师瞿昙是厌弃者。」「婆罗门!实有一理,依此理……云:『沙门瞿昙是厌
弃者。』婆罗门!我实厌弃身恶业、口恶业、意恶业,〔厌弃〕成就种种恶不善法。
婆罗门!依此理……然汝等所云,皆非然也。」
    「尊师瞿昙是调伏者。」「婆罗门!实有一理,依此理……云:『沙门瞿昙是调
伏者。』 婆罗门!我实为调伏贪瞋痴而说法,为调伏种种恶不善法而说法。婆罗门!
依此理…… 然汝等所云,皆非然也。」
    波罗夷  一
<---------------------------------------------------------------------- ------>
律藏 经分别 四
    「尊师瞿昙是苦行者。」「婆罗门!实有一理,依此理…… 云:『沙门瞿昙是
苦行者。』婆罗门,我实说烧灭 5 恶不善法、身恶业、口恶业、意恶业事。婆罗门!
舍应烧灭恶不善法,如断本绝根之多罗树,归于无有,于未来亦无再生之法,此乃
我所言之苦行也。婆罗门!如来烧灭恶不善法……无再生之法。婆罗门!依此理……
然汝等所云,皆非然也。」
   「尊师瞿昙是离胎者。」「婆罗门!实有一理,依此理…… 云:『沙门瞿昙是离
胎者。』婆罗门!已舍未来受入胎、再生,如断本绝根之多罗树,归于无有,于未
来亦无再生之法,此乃我所言离胎者。婆罗门!如来已舍未来受入胎……无再生之
法。婆罗门!依此理……然汝等所云,皆非然也。」
(四)「婆罗门!譬如有或八、或十、或十二之鸡卵,由彼等母鸡抱温而孵化,
其雏中,首以足爪尖或以嘴啄破卵壳安全而出者,应云最长者或最幼者?」「瞿昙!
当云最长者,彼实此等中最长者。」「婆罗门!正如是也。我为陷于无明、被黑暗所
4 覆盖之有情,于此世唯一破无明壳,证无上正等正觉者。婆罗门!我于此世界中,
实是最长最胜者。」
<---------------------------------------------------------------------- ------>

(五)「婆罗门!我得不退之精进、正念现前、身之轻安、心定于一境。婆罗门!
我离欲,弃不善法,成就有寻有伺,由远离生起喜、乐之初禅而住。灭寻伺,内心
安静,于心专一,成就无寻无伺,由三昧生喜、乐之第二禅而住。离喜而住舍,正
念正智,身感快乐,成就唯圣者所说:『此是舍而有正念乐住者。』之第三禅而住。
舍乐离苦,灭前之喜忧,成就不苦不乐,舍念清净之第四禅而住。」
(六)「我如是心等持清净、皎洁、无秽、无垢、柔软适应所作,而达安住不动
之状,心向宿命智。我如住于此世,忆念前生之种种住处。忆念一生、二生、三生、
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十万生、几
坏劫、几成劫、几成坏劫。『生于彼处,为如是名、如是族、属如是姓、取如是食、
受如是苦乐,如是寿终。我由彼处灭而生他处,于其处又如是名……受如是苦乐,
如是寿终。我于彼处灭,而生来此世。』如是忆念前世住处之种种形相、方处。婆
罗门!于此夜之初分,当我安住于不放逸、热心、精进时 6 ,我证得第一智慧,无
明灭而明起,合去而光临,有如第一雏啄破卵壳而出。」
(七)「我如是心等持清净、皎洁、无秽、无垢、柔软适应所作,而达安住不动
波罗夷
<---------------------------------------------------------------------- ------>
律藏 经分别 六
5 之状,心向有情之生死智。我以清净、超越人界之天眼,见有情之生灭,知彼等有
情,随业而至贵贱、美丑、善趣、恶趣。『诸贤!此等具身恶业、具口恶业、具意恶
业、诽谤圣者、持恶见、恶见业之有情,身坏命终后,必堕恶趣、生地狱。反之,
诸贤!具身善业、具口善业、具意善业、不诽谤圣者、持正见、成就正见业之有情,
彼等身坏命终后,必生善趣天界。』我以如是清净、超越人界之天眼,见有情之生
灭,知彼等有情,随其业而至贵贱、美丑、善趣、恶趣。婆罗门!于此夜之中分,
当我安住于不放逸、热心、精进时,我证得第二智慧,无明灭而明起,合去而光临。
婆罗门!有如第二雏啄破卵壳而出。」
(八)「我如是心等持清净、离欲不净、柔软适应所作,而达安住不动之状,心
向漏尽智。我如实证知『此是苦』,如实证知『此是苦集』,如实证知『此是苦灭』,
如实证知『此是导至苦灭之道』,如实证知『此等是漏』,如实证知『此是漏集』,如
实证知『此是漏灭』,如实证知『此是导至漏灭之道』。我如是知、如是见故,心解
脱欲漏、解脱有漏、解脱见漏、解脱无明漏,而生『于解脱知解脱』之智,知『〔此〕
生已尽,梵行已修,应作已作,不再有〔此轮回〕状态。』婆罗门!于此夜之后分,
<---------------------------------------------------------------------- ------>

当我安住于不放逸、热心、精进时,我证得第三智慧,无明灭而明起,合去而光临
6 。婆罗门!有如第三雏啄破卵壳而出。」
(九)如是说法时,昆兰若婆罗门白世尊言:「尊师!瞿昙是最长者。尊师!瞿
昙是最胜者。伟哉!瞿昙!伟哉!瞿昙!尊师瞿昙!譬如令倒者起,令覆者现,为
迷者指示道路,亦如于闇中揭举灯火,〔令〕『诸具眼者见众物』。如是,尊者瞿昙!
尊师瞿昙!以种种方便显说是法。我今归依世尊瞿昙、归依法、归依比丘僧,愿尊
师瞿昙摄受我,自今以后乃至命终,为归依〔三宝〕之优婆塞。又为我,请尊师瞿
昙及比丘僧共许于毘兰若安居。」
世尊默然受请。时,毘兰若婆罗门知世尊已受请,从座而起,敬礼世尊,右绕
而去。
二(一)尔时,毘兰若乞食难得,谷物因病菌,〔茎叶枯干〕如箸,依赖落穗(残
食)活命非易。尔时,北路马商率五百匹马,于毘兰若度雨期。彼等于马屋,豫备
分与各比丘拔陀量之麦。比丘等晨着下衣,持外衣与钵,入毘兰若乞食而不得,乞
食于马屋,各得拔陀量之麦,持返僧园,.以臼捣碎而食。长老阿难,以石捣碎拔陀
波罗夷一七
<---------------------------------------------------------------------- ------>
律藏 经分别 八
量之麦,供奉世尊,世尊食之。
    世尊闻臼音。如来知而问,亦知而不问;知时而问,亦知时而不问;如来有义
利而问,无义利而不问;无义利之事,于如来则如败坏之桥梁。以此二因缘故,佛
世尊问诸比丘,或将说法、或欲为声闻弟子制戒。
    尔时,世尊告长老阿难:「阿难!为何有臼音?」时,长老阿难向世尊白此事。
7 「善哉!阿难!汝等信心者,〔少欲而〕胜〔饥馑〕,未来之人将会轻蔑粳米饭。」
(二)时,长老大目犍连至世尊处。至已,敬礼世尊而坐于一面。于一面坐已,
长老大目犍连如是白世尊:「世尊!今毘兰若饥馑,乞食难得,谷物因病菌茎叶枯
干如箸,依赖残食活命非易。世尊!此大地之最下层平地具足〔味食〕,譬如纯粹蜂
蜜之味食。善哉!世尊!我若转动此地,则诸比丘或可得滋养之食。」「目犍连!住
此地之众生,汝如何安置?「世尊!我将一手化现如大地,并将住此地之众生移往
其上,而以他手转动大地。」「止!目犍连!汝勿欲转动大地,令众生颠倒 7 。」「善
哉!世尊!使一切比丘僧至郁单越乞食。」「止!目犍连!汝勿欲使一切比丘僧至郁
单越乞食。」
<---------------------------------------------------------------------- ------>

三(一)  时,长老舍利弗于独坐静思时,心作如是念:「有何佛世尊之梵行不久
住耶?有何佛世尊之梵行久住耶?」如是,长老舍利弗于哺时从静坐处起,至世尊
处,敬礼世尊,于一面坐。于一面坐已,长老舍利弗向世尊作是言:「世尊!我于
独坐静思时,心作如是念:『…… 梵行久住耶?』世尊!有何佛世尊之梵行不久住
耶?有何佛世尊之梵行久住耶?」「舍利弗!毘婆尸佛、尸弃佛、毘舍浮佛之梵行不
久住,拘楼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之梵行久住也。」
8 (二)「世尊!以何因缘,毘婆尸佛、尸弃佛、毘舍浮佛之梵行不久住耶?」「舍
利弗!毘婆尸佛、尸弃佛、毘舍浮佛,疲厌而不广为声闻弟子说法,虽彼等有少数
契经、祇夜经、授记经、偈经、自说经、因缘经、本生经、未曾有经、方等经,但
不为弟子制立学处,不教示波罗提木叉。此等诸佛世尊,及随佛觉悟之大声闻等灭
后,由种种名、种种族姓、种种血统、种种家系出家之后来诸弟子,令其梵行速灭。
舍利弗!譬如置于板上之种种花,不以线串摄,则风将吹散破碎之。其因由为何?
乃不以线串摄故也。舍利弗!正是如此,彼诸佛世尊、大声闻灭后,由种种名、种
种族姓、种种血统、种种家系出家之后来诸弟子,令其梵行速灭也。然此等诸佛以
波罗夷
<---------------------------------------------------------------------- ------>
律藏 经分别 十
其心,知声闻弟子之心,不疲厌教诫。舍利弗!往昔毘舍浮佛、应供、等正觉,于
某怖畏林中,以其心知千比丘众之心,而教诫之:『应如是思惟,不应如是思惟;
应如是作意,不应如是作意;此应舍,此应具足而住。』舍利弗!受毘舍浮佛、应
供、等正觉如是教诫之千比丘众,离执着,由诸漏解脱其心。舍利弗!其时,对于
怖畏林之恐惧,凡未离欲者,入此林中,身毛皆竖。舍利弗!此是毘婆尸佛、尸弃
佛、毘舍浮佛之梵行非久住之因缘也。」
(三)  「世尊!然而拘楼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之梵行能久住者,是何因
9 缘耶?」「舍利弗!拘楼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不疲厌为声闻弟子广说正法,
多为彼等说契经、祇夜经、授记经、偈经、自说经、因缘经、本生经、未曾有经、
方等经,为弟子制立学处,教示波罗提木叉。此诸佛世尊、随佛觉悟之声闻等灭后,
由种种名、种种族姓、种种血统、种种家系出家之后来诸弟子,令其梵行久住也。
舍利弗!譬如置于板上之种种花,以线串摄,则风不能吹散破碎之。因何而然?乃
是以线串摄故也。舍利弗!正是如此,诸佛世尊、大声闻等灭后,由种种名、种种
族姓、种种血统、种种家系出家之后来诸弟子,令其梵行久住。舍利弗!此是拘楼
<---------------------------------------------------------------------- ------>
一一
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梵行久住之因缘也。」
(四)  尔时,长老舍利弗,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向世尊处合掌而白曰:「世尊!
今正是时。善逝!今正是时。世尊!为诸弟子制立学处,教诫波罗提木叉,如此,
能使梵行久住也。」「舍利弗!汝应待之!舍利弗!汝应待之!如来自知其时。舍利
弗!于僧众中尚未发生何等有漏法时,如来不为声闻弟子制立学处,不教诫波罗提
木叉。舍利弗!僧众中若生起某一类有漏法时,是时,如来当为声闻弟子,为彼等
断诸有漏法、制立学处、教诫波罗提木叉。舍利弗!僧众尚未历久 8 而庞大时,僧
众中尚不生起某一类有漏法。舍利弗!若僧众已历久而庞大时,僧众中当生起某一
10 类有漏法。是时,如来为诸弟子,为彼等断诸有漏法、制立学处、教诫波罗提木叉。
舍利弗!僧众尚未〔于地域上〕扩展而庞大时,僧众中不生起何等有漏法。舍利弗!
僧众已〔于地域上〕扩展而庞大时,僧众中当生起何等有漏法。是时如来当为诸弟
子,为彼等断诸有漏法、制立学处、教诫波罗提木叉。舍利弗!僧众尚未得大利养
时,僧众中不生起何等有漏法。舍利弗!僧众得利养而庞大时,僧众中当生起何等
有漏法。是时,如来为诸弟子,为彼等断诸有漏法、制立学处、教诫波罗提木叉。
波罗夷
<---------------------------------------------------------------------- ------>
律藏 经分别 一二
舍利弗!僧众尚未得多闻而庞大时,僧众中不生起何等有漏法。舍利弗!僧众得多
闻而庞大时,僧众中当生起何等有漏法。是时,如来为诸弟子,为彼等断诸有漏法、
制立学处、教诫波罗提木叉。舍利弗!比丘僧实无垢秽、无过患、离黑法、住于纯
净之真实地者。舍利弗!实然!此等五百比丘众中,最劣者亦证入须陀洹,不堕恶
趣,已决定趣向正觉者。」
四  尔时,世尊向尊者阿难道:「阿难!凡是受谁请而入安居者,无不向他告知后,
方可外出游行诸国,此是如来之常法也。阿难!我等去告知毘兰若婆罗门。」「是!
世尊!」阿难应诺世尊。是时,世尊着下衣,持外衣与钵,与侍从尊者阿难,至毘
兰若婆罗门住处。至已,坐于已设之座席上。
是时,毘兰若婆罗门至世尊处,顶礼世尊,于一面坐。于一面坐已,世尊向毘
11 兰若婆罗门曰:「婆罗门!受汝请而于此过雨安居已,我等〔今〕来告暇,欲外出
游行诸国。」「尊师!瞿昙!实受我请,来此安居;然应供养而未供养,此非无物,
亦非无意供与。何故如是?乃是在家者应作之事务繁多之故也。尊师!瞿昙!应许
我请,明日与比丘众来此应供。」世尊默然许之。尔时,世尊向毘兰若婆罗门开示
<---------------------------------------------------------------------- ------>
一三
教诫正法,令踊跃欢喜,然后,世尊从座起去。
    尔时,毘兰若婆罗门,其夜过已,于家令人备美味硬软之食后,报知世尊已至
食时,「瞿昙!食事已备。」是时,世尊于晨着下衣,持外衣与钵,至毘兰若婆罗门
家,与比丘众坐于已设之座席。是时,毘兰若婆罗门对以佛为上首之比丘众,亲手
供奉美味硬软之食,令至饱满。食事毕,向已将钵离手之世尊,覆以三衣,于诸比
丘,亦各覆以衣布一组。其时,世尊向毘兰若婆罗门开示教诫法语,令踊跃欢喜,
然后,世尊从座起立而去。
    尔时,世尊随意住毘兰若后,入须离镇、僧伽尸国、干那屈奢国,更至波夜迦
渡口,渡过恒河而至波罗奈。如是,世尊于波罗奈随意住已,又向毘舍离国出发游
行,顺次游历而至毘舍离国。世尊于其处,住毘舍离国大林之重阁讲堂。
                                                 ───毘兰若品终───
 
五(一)尔时,毘舍离附近,有迦兰陀村,其处有长者子,名为须提那迦兰陀子。
12 时,须提那迦兰陀子,因有事务,与众多同事共往毘舍离。是时,大众围绕世尊座
波罗夷
<---------------------------------------------------------------------- ------>
律藏 经分别 一四
处,静聆说法。须提那迦兰陀子见大众围绕世尊座处,静聆说法,而作是念:「我
亦当闻法。」于是,须提那迦兰陀子至听众处,于一方坐下。于一方坐已,而作是
言:「世尊所说之法,我如是知解,住在家者,欲修持梵行圆满无缺、清净无垢如
磨后之真珠者,实非易也。我宜剃除须发,着袈裟衣,从家而出,成无家之身。」
    尔时,彼大众闻世尊开示教诫之正法,欢喜踊跃,从座而起,礼拜世尊,右绕
而去。时,须提那迦兰陀子,于众人离去后,即诣世尊处,礼拜世尊已,于一面坐。、
于一面坐已,彼白世尊言:「世尊!世尊之开示说法,我已如是知解,住在家者,
能修梵行圆满无缺、清净无垢如磨后之真珠者,实非易也。世尊!我欲剃除须发,
着袈裟衣,从家而出,成无家之身。世尊!请受我出家。」「须提那!汝欲从家而出,
成无家之身,得父母之准许否?」「世尊!我欲从家而出,成无家之身,未得父母之
准许。」「须提那!如来不受父母不许者出家。」「世尊!我当如是作,若得父母之
许,从家而出,成无家之身。」
(二)时,须提那迦兰陀子,于毘舍离事务作已,至迦兰陀村求父母之许。至已,
向父母作如是言:「父母亲!对世尊之开示说法,我如是知解,住在家者,能修梵
<---------------------------------------------------------------------- ------>
一五
行圆满无缺、清净无垢如磨后之真珠者,实非易也。我欲剃除须发,着袈裟衣,从
13 家而出,成无家之身,愿听我出家。」说已,须提那迦兰陀子之父母,谓彼曰:「
吾儿须提那!汝实我等所宠爱之独生子,如意安乐,为幸福所围绕。须提那!汝不知
苦是何物,我等宁死亦不欲离汝,何况生而听汝出家乎?」迦兰陀子须提那再次向
父母作如是言:「父母!…… 听〔我出家〕。」再次彼父母向其云:「……不听〔汝
出家〕。」
    如是,迦兰陀子须提那曰:「父母若不听我从家而出,成无家之身者。」即卧
倒于无任何铺物之地,「我于此处若无得出家者,至死不起。」如是,迦兰陀子须提
那一日不取食、二日亦不取食、三日不取食、四日亦不取食、五日不取食、六日亦
不取食、七日亦复不取食。时,彼父母向彼作如是言:「须提那!汝实我等所宠爱
之独生子,如意安乐,为幸福所围绕。须提那!汝不知苦是何物,我等宁死亦不欲
离汝,何况生而听汝出家乎?吾儿须提那!起!享受饮食!汝且一边享受饮食、爱
欲,一边行福德之乐!我等不听汝出家。」如是言已,须提那迦兰陀子默然不动。
二次……乃至……三次,须提那迦兰陀子之父母,向彼作是言:「…… 我等不听汝
波罗夷 一
<---------------------------------------------------------------------- ------>
律藏 经分别一六
出家。」第三次,须提那迦兰陀子仍默然不动。
(三) 时,须提那迦兰陀子之友,至彼处而作是言:「友!须提那!汝为父母所
14 宠爱之独生子,如意安乐,为幸福所围绕,汝不知苦为何物,汝父母宁死亦不欲离
汝,何况生而听汝从家而出,成无家之身耶?起!须提那!享受饮食!汝且一边享
受饮食、爱欲,一边行福德之乐!汝父母不听汝出家。」如是言已,须提那亦默然
不动,二次……乃至……三次,须提那之友向彼而言:「须提那!汝:……。」三次,
须提那亦默然不动。
(四) 时,须提那迦兰陀子之友,至彼父母处。至已,言其父母曰:「父!母!
须提那云:『 我将死于此处,否则得出家。』 而卧倒于无任何铺物之地。卿等若不
听须提那出家,彼必死于此而已。然,若听彼出家,彼虽出家亦得见彼。若须提那
不乐出家时,彼无他趣,届时,彼必归来。请听彼出家。」「卿!我等听须提那出家。」
如是,须提那之友至须提那处语是言:「友!须提那!起!汝父母已听汝从家而出,
成无家之身。」
尔时,须提那迦兰陀子思:「父母已听我出家。」欢乐欣喜,手拭己身而起。
<---------------------------------------------------------------------- ------>
一七
如是,须提那数日间回复体力后,诣世尊处。诣已,敬礼世尊,然后于一面坐。于
一面坐已,须提那如是白世尊曰:「世尊!我父母已听我从家而出,成无家之身。
15 世尊!请受我出家。」须提那迦兰陀子,得于世尊之座下出家,受具足戒,受具足
戒后未久,尊者须提那取头陀行而修行之。即:成为住阿兰若者、乞食者、着粪扫
衣者、次第乞食者或近住跋耆族村者。
(五)尔时,跋耆乞食难得,谷物因病菌,〔茎叶干枯〕如箸,依赖落穗(残食)
活命非易。时,尊者须提那作如是思惟:「今跋耆乞食难得,谷物因病菌,〔茎叶干
枯〕如箸,依赖落穗(残食)活命非易。然,毘舍离有我诸多亲戚,实是大富者,
食物丰饶,金银财物盈溢,众多资具,谷物充裕。我宜依止亲戚而住,亲戚依我而
行布施、作福德,〔如是〕 诸比丘可得利养,我亦不因乞食而疲劳。」如是,尊者须
提那收摄房舍,持执衣钵,向毘舍离出发,次第游行而达毘舍离。于是,彼住于大
林之重阁讲堂。尊者须提那之亲戚闻:「实然!须提那迦兰陀子已至毘舍离。」如
是,彼等捧六十大盘食物,供养尊者须提那,尊者须提那将此六十大盘食物,转赠
诸比丘。晨着下衣,持上衣与钵,为乞食而入迦兰陀村,于迦兰陀村次第乞食而行
波罗夷 一
<---------------------------------------------------------------------- ------>
律藏 经分别一八
至父亲家。
(六) 尔时,尊者须提那亲戚家之婢,欲出舍前夜之残粥。因此尊者向婢作是言:
「妹!若欲舍去者,倒我钵中!」如是,须提那亲戚家之婢,将残粥倒入其钵中时,
由其手足声相而得识彼。
    于是,尊者须提那亲戚家之婢,往告须提那之母:「我主啊!请知贵少爷须提
那已归来。」「汝言若是真实,我当舍免汝为婢。」时,尊者须提那依一墙下,食前
16 夜之残粥。尊者须提那之父事毕归来,见须提那依一墙下,食前夜之残粥。见已,
至尊者须提那处而作是言:「须提那啊!岂有食前夜残粥之事?须提那!岂非应去
己家耶?」「居士!我已去汝家,于彼处得来残粥。」
   尔时,尊者须提那之父,捉须提那之手臂,而向彼作是言:「须提那!我等归
去!」于是,尊者须提那到己父之家,坐于已设之座位上。时,尊者须提那之父,
向彼言:「须提那!食耳!」「止!止!居士!我今日之饮食已取矣!」「须提那!
〔若是〕承诺明日之食物耶!」尊者须提那默然承诺。尊者须提那从座起立而去。
   尔时,尊者须提那之母,其夜过已,以绿色牛粪涂地后,令作二积堆,一为金
<---------------------------------------------------------------------- ------>
一九
币,一为黄金。积堆之大,即立于此边之男子,不见立于彼边之男子;立于彼边之
男子,不见立于此边之男子。以布类覆盖所堆积之宝物,四周围以帷幔,而设座于
中央。然后,告尊者须提那之故妻曰:「媳妇!汝妆扮须提那所适意之装饰」「诺!
母亲!」尊者须提那之故妻如是应诺其母亲。
(七)如是,尊者须提那,晨着下衣,持上衣与钵,至其父家。至已,坐于已设
之座位上。时,尊者须提那之父至须提那处,令开显二积堆之宝物,然后,言尊者
须提那曰:「我儿须提那!此是汝母陪嫁之财产,其它尚有汝父及祖父之财物。唉!
我儿须提那!汝还俗可得享此财物,〔另方面〕可行功德。唉!须提那!汝应还俗享
17 此财物及行功德!」「父亲!我非勉强务此,非冒险而行,我实喜修梵行。」
二次……乃至……三次,尊者须提那之父语须提那曰:「我儿须提那!此是汝
母陪嫁之财产,其它尚有汝父及祖父之财物。须提那!汝还俗可得享此财物并行功
德。唉!须提那!汝应还俗享此财物及行功德!」「居士!汝若不瞋怒,我欲语居
士!」「须提那!汝说。」「然,居士!请汝令人作大麻布袋,装满此财货黄金,以
车运出,投于恒河水流中。」「何以故?」「居士!汝因此而存有之恐怖、或不自在、
波罗夷 一
<---------------------------------------------------------------------- ------>
律藏 经分别 二○
或畏惧、或劳心,〔如是作〕汝即将不存此患也。」如是说时,尊者须提那之父不喜
而如是言:「儿啊!须提那!为何作如是言耶?」尊者须提那之父告须提那之故妻
曰:「然,媳妇!汝〔是须提那〕所喜爱之故,儿须提那殆愿与汝交谈。」于是,
尊者须提那之故妻,捉须提那之两足,向彼作是言:「我夫!君修梵行之因,彼等
天女是何模样耶?」「妹!我非为诸天女而修梵行也。」是时,尊者须提那之故妻,
心念:「我夫须提那,今日呼我谓妹。」即闷绝倒地。
(八)尔时,尊者须提那言其父曰:「居士!若与我食,当与,勿困惑我也。」
「我儿须提那!请食。」如是,尊者须提那之父母,亲手供养美味硬软之食,使食
充足。时,须提那之母,于须提那食已,两手离钵时,语尊者须提那言:「我儿须
提那!此家实是财丰食多,有充裕之金银、财货、资具、女婢等。须提那!汝还俗
可得享此财物及行功德。唉!须提那!汝应还俗享此财物及行功德!」「母!我非勉
18 强务此,非冒险而行,我实喜修梵行也。」
二次……乃至……三次,尊者须提那之母言须提那曰:「须提那!此家实是财
丰食多,有充裕之金银、财货、资具、女婢等。故,须提那!请给与续种〔后嗣〕,
<---------------------------------------------------------------------- ------>
二一
勿使离车王没收我等无子嗣者之财产。」「母!此我能为也。」「须提那!汝住何处
耶?」「母!我住大林中。」如是,尊者须提那从座起立而去。
(九)时,尊者须提那之母呼须提那之故妻曰:「然,媳妇!汝月事过后 9 ,受
胎时期当告我。」「诺!母亲!」须提那故妻应诺其母。
未几,须提那之故妻月事过已,正是受胎期。须提那之故妻告其母曰:「母!
我月事已过,正是受胎期。」「然,媳妇!汝妆扮须提那所适意之装饰。」「诺!母
亲!」须提那之故妻应诺须提那之母。
   如是,须提那之母伴须提那之故妻,至大林尊者须提那处。至已,语须提那曰:
「我儿须提那!此家实是财丰食多,有充裕之金银、财货、资具、女婢等。故,须
提那!给与续种,勿使离车王没收我等无子嗣者之财产。」「母!此我能为也。」即
捉故妻腕,入大林中,因未制戒,故不知有罪,与故妻三次行不净法。〔如是〕彼女
有胎。
  〔时〕地居天大叫唤:「喂!实无垢秽、无过患之僧众,由须提那迦兰陀子生
垢秽、起过患。」闻地居天之叫声,四王天亦叫唤……乃至……忉利天……夜摩天
波罗夷 一
<---------------------------------------------------------------------- ------>
律藏 经分别 二二
19……乃至……兜率天……乃至……化乐天……乃至……他化自在天……乃至……梵
众天亦大叫唤:「喂!实无垢秽、无过患之僧众,由须提那迦兰陀子生垢秽、起过
患。」如是,喊声达梵天界。
   时,尊者须提那之故妻,胎成而生男。尊者须提那之友为此儿取名为续种,称
呼须提那之故妻为续种母,称呼须提那为续种父。彼二人后皆出家,均证得阿罗汉
果。
(一○)然而,尊者须提那生疑悔,「我实不利、我实不益、我实恶利、我实非善
利,我于如是善说之法、律中出家,而不能终生实行圆满无缺、清净无垢之梵行。」
如是,彼为此疑悔,形体枯瘦,容貌憔悴,四肢筋脉悉现,心沉重,意退缩,苦恼、
后悔、悲痛。
   时,须提那之友诸比丘语须提那曰:「须提那!汝以前有好姿色,诸根肥满,
容色光泽,皮肤明净。然而,汝今形体枯瘦,容貌憔悴,四肢筋脉悉现,心沉重,
意退缩,苦恼、后侮、悲痛。须提那!汝是否不乐修梵行乎?」「诸友!我非不乐修
梵行,乃因我为恶行,与故妻行不净法。诸友!我于此甚疑悔,『 我实……清净无垢
<---------------------------------------------------------------------- ------>
二三
梵行。」「友!须提那!汝实应当疑念,汝实应当后侮。汝于如是善说之法、律中
出家,而不能终生实行圆满无缺、清净无垢之梵行。须提那!世尊以种种方便为离
欲而说法,非为具欲;为离缚而说法,非为具缚;为无着而说法,非为有着。然而,
须提那!汝实将世尊所说离欲法,以为具欲;所说离缚法,以为具缚;所说无着法
20 ,以为有着。友!须提那!世尊以种种方便,岂非为离欲而说法;为破憍慢、为调
伏渴爱、为除去执着、为断绝轮回、为灭尽爱、为离欲、为证灭、为涅盘而说法耶?
友!须提那!世尊以种种方便,岂非说诸欲之断灭、说诸欲想之遍知、说诸欲渴之
调伏、说诸欲寻之灭除、说诸欲热之止静耶?须提那!此非令未信者生信,已信者
增长也。友!须提那!此无宁是使未信者不生信,已信者部分转向他去也。」
(一一)时,彼诸比丘以种种方便,呵责尊者须提那已,以此事白世尊。尔时,
世尊以是因缘集比丘僧而问尊者须提那曰:「须提那!汝实与故妻行不净法乎?」
「世尊!实然!」
佛世尊呵责:「愚人!此非相应法、非随顺行、非威仪、非沙门行、非清净行、
非所当为。汝愚人!何故于如是善说法、律中出家,而不能终生实行圆满无缺、清
波罗夷 一
<---------------------------------------------------------------------- ------>
律藏 经分别 二四
净无垢之梵行耶?我以种种方便,于此为离欲……愚人!我为说离欲……汝以为〔有
执着〕。愚人!我以种种方便,岂非为离欲……岂非说诸欲之断灭……〔欲热〕之止
静耶?愚人!宁入男根于恐怖毒牙口中,亦勿入于女根中。愚人!宁入男根于毒蛇
口中,亦勿入于女根中。愚人!宁入男根于燃盛之火坑中,亦勿入于女根中。何以
故?愚人!由彼因缘,实可能受死或等于死之苦,而身坏命终后,不生于恶处、恶
道、苦趣、地狱。然而,愚人!由此因缘,身坏命终后,当生恶处、恶道、苦趣、
21 地狱。汝愚人!汝实于此行不正法、在俗法、恶法、秽法、末水法 10 、隐处法、唯
有二人成就法。愚人!汝乃众多不善之最初犯行者、先驱者。愚人!此非令未信者
生信,已信者增长也。愚人!此实是使未信者不生信,已信者部分转向他去也。」
   如是,世尊以种种方便呵责尊者须提那后,说难扶养、难教养、多欲不知足、
参与众中、放逸之非。然后,以种种方便,说易扶养、易教养、清净少欲知足、好
头陀行、端正而不参与众中、勇猛精进之美,并且为诸比丘说随顺适切之法后,谓
诸比丘曰:「诸比丘!然,以十利故,我为诸比丘制立学处,为摄僧 11 、为僧安乐、
为调伏恶人、为善比丘得安乐住、为防护现世漏、为灭后世漏、为令未信者生信、
<---------------------------------------------------------------------- ------>
二五
为令已信者增长、为令正法久住、为敬重律。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若行不净法者,是波罗夷不共住。」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须提那品终───
六  尔时,一比丘在毘舍离大林中,以饮食诱惑猕猴,与彼行不净法。时,其比丘
于晨着下衣,持上衣与钵,为乞食而入毘舍离。此时,众多比丘巡行房舍,至其比
丘之精舍。彼猕猴遥见诸比丘来,见已,走近诸比丘,于诸比丘前振臀举尾,示现
22 臀部而作淫相。时,诸比丘思:「其比丘必与猕猴行不净法。」而隐匿于一边。时,
其比丘于毘舍离行乞食,得食持归。时,猕猴至比丘处,其比丘将所乞得之食自食
一份,一份与彼猕猴。猕猴食已,向其示现臀部,比丘与猕猴共行不净法。
时,诸比丘语彼比丘曰:「友!世尊岂非已制立学处耶?汝何故与猕猴行不净
法?「友!世尊实已制立学处,乃对女人言,非指畜生。」「友!实然!友!此非
相应法、非随顺行、非威仪、非沙门行、非清净行、非所当为。何故汝于如是善说
波罗夷 一
<---------------------------------------------------------------------- ------>
律藏 经分别 二六
之法、律中出家,而不能终生实行圆满清净之梵行耶?友!世尊以种种方便,为离
欲而说法,非为具欲……乃至……岂非为说欲热之止静耶?友!此非令未信者生信
……转向他去也。」
   如是,诸比丘以种种方便,呵责其比丘已,以此事白世尊。世尊以是因缘集比
丘众而问彼比丘曰:「比丘!汝实与猕猴行不净法乎?」「实然!世尊!」世尊呵责:
「……行二人成就法。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 」12「诸比丘!汝等
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若行不净法者,即使与畜生行,亦是波罗夷不共住。」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猕猴品终───
 
23 七 尔时,众多毘舍离出身之跋耆比丘,恣意饮食、恣意睡眠、恣意沐浴。恣意饮
食、睡眠、沐浴,不如理作意、不舍戒、戒羸不告示而行不净之法。彼等于其后,
因亲族不幸、财富之损失、疾病之折磨而有所感触,至长老阿难处而作是言:「大
<---------------------------------------------------------------------- ------>
二七
德阿难!我等非诽谤佛、非诽谤法、非诽谤僧也。大德阿难!我等乃谤己,非谤他
人。我等实是德孤福薄,我等于如是善说法、律中出家,而不能终生实行圆满无缺
清净无垢之梵行。大德阿难!今,我等若得于世尊座前出家、受具足戒,愿我等今
观察善法,于夜之初分、夜之后分力行修习菩提分法,专心修行而安住。大德阿难!
愿代告此事于世尊。」「然!友!」长老阿难许诺毘舍离出身之跋耆子比丘,至世尊
处。至已,以此事白世尊。
「阿难!为跋耆人或跋耆出身者,废除如来既制之声闻弟子波罗夷学处,无有
是处。」世尊以是因缘说法而告诸比丘曰:「诸比丘!任何比丘,若不舍戒、戒赢
不告示而行不净法者,彼还来,亦不得受具戒。诸比丘!若舍戒、戒羸告示而行不
净法,彼还来,当可受具戒。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受比丘之学戒,不舍戒、戒羸不告示而行不净法者,即使与畜生行,
    亦是波罗夷不共住。」
八(一)所谓「任何」者,无论何者──由生、由名、由姓、由戒、由精舍、由
24 行域之任何人── 或上腊、或下腊、或中腊,此即称为「任何」。
波罗夷  一
<---------------------------------------------------------------------- ------>
律藏 经分别 二八
  「比丘」者,是乞求之比丘、从事于乞食之比丘、着割截衣之比丘、沙弥比丘
13、自称比丘、善来比丘、由三归依受具之比丘、贤善比丘、真实比丘、有学比丘、
无学比丘、由和合僧依白四羯磨无过、应理(如法)受具戒之比丘。此中由和合僧
依白四羯磨无过、应理受具戒之比丘,即此处所谓「比丘」之意。
   「学」者,是三学──增上戒学、增上心学、增上慧学。此中之增上戒学,即
此处所谓「学」之意。
   「戒」者,凡是由世尊所制立之学处,此名为「戒」,修学此〔戒〕者,称为「受
学戒」。
(二)「不舍戒、戒赢不告示」者,诸比丘,告戒赢非即舍戒,或告戒赢即舍戒。
诸比丘!如何是告戒赢而非舍戒?诸比丘!此有比丘,由不满而不乐,欲去沙门法,
以比丘状态为苦、嫌恶、羞耻;好乐在家之状态、好乐优婆塞之状态、好乐净人之
状态、好乐沙弥之状态、好乐外道之状态、好乐外道声闻法之状态、好乐非沙门法
之状态、好乐非释子之状态,言:「我今岂非应舍弃佛?」而告知〔人〕。诸比丘!
如是告戒赢而非舍戒也。
<---------------------------------------------------------------------- ------>
二九
    或忧愁不乐……好乐非释子,言:「我今岂非应舍法?」而告知〔人〕 ……乃
至……「我今岂非应舍僧乎?」……乃至……「我今岂非应舍戒乎?」……乃至……
「我今岂非应舍律乎?」……乃至……「我今岂非应舍学处乎?」……乃至……「我
今岂非应舍说戒乎?」……乃至……「我今岂非应舍和尚乎?」……乃至……「我
今岂非应舍阿阁梨乎?」……乃至……「我今岂非应舍和尚弟子乎?」……乃至……
「我今岂非应舍阿阁梨弟子乎?」……乃至……「我今岂非应舍同和尚乎?」……
乃至…… 「我今岂非应舍同阿阁梨乎?」……乃至……言:「我今岂非应舍同梵行
乎?」而告知〔人〕……乃至……言:「我今是否居士乎?」而告人……乃至……
「我今是否优婆塞乎?」……乃至……「我今是否净人乎?」……乃至……「我今
是否沙弥乎?……乃至…… 「我今是否外道乎?」……乃至……「我今是否外道
声闻乎?」……乃至……「我今是否非沙门乎?」……乃至……言:「我今是否非
释子乎?」而告知人。诸比丘!如是告示戒赢而非舍戒也。
    或烦闷不乐……欲为非释子,而言:「我欲舍佛如何?」以告人……乃至……
言︰「我欲为非释子如何?」以告人……乃至……言:「我可能将舍佛。」以告人
波罗夷 一
<---------------------------------------------------------------------- ------>
律藏 经分别 三○
……乃至……言:「我可能将为非释子。」以告人……乃至……言:「唉!我即舍
佛矣!」以告人……乃至……言:「唉!我即为非释子矣!」以告人……乃至……
言:「我思将欲舍佛。」以告人……乃至……言:「我思将为非释子。」以告人。
诸比丘!如是告戒赢而非舍戒也。
    或烦闷不乐……愿乐非释子,言:「我忆念母也。」以告人……乃至……言:
「我忆念父也。」以告人……乃至……言:「我忆念儿也。」……乃至……言:「我
忆念姊妹……男儿……女儿……妻……亲属……亲友……村……镇……田……地
……金……钱……技能。」以告人……乃至……言:「忆念过去之谈笑游戏。」以
告人。诸比丘!如是告戒赢而非舍戒也。
    或忧愁不乐……愿乐非释子,言:「我有母,我应养之。」以告人……乃至……
言:「我有父,我应养之。」以告人……乃至……〔兄弟……姊妹……男儿……女
儿……妻……亲属〕……乃至……言:「我有亲友,我应养之。」以告人。诸比丘!
26 如是告戒赢而非舍戒也。
或忧愁不乐……愿乐非释子,言:「我有母,当养我。」以告人……乃至……
<---------------------------------------------------------------------- ------>
三一
言:「我有父,当养我。」以告人……乃至……言:「我有亲友,当养我。」以告
人……乃至……言:「我有村,我将依其〔村〕生活。」以告人……乃至……言:
「我有镇,我将依之而生活。」以告人……乃至……田……地……金……钱……乃
至……言:「我有技能,依此我能生活。」以告人。诸比丘!如是告戒赢而非舍戒
也。
    或忧愁不乐……愿乐非释子,言:「〔修行〕实难。」以告人……乃至……言:
「非易也。」以告人……乃至……言:「我不精进。」以告人……乃至……言:「我
不能。」以告人……乃至……言:「我不喜欢。」以告人……乃至……言:「我不
乐。」以告人。如是亦告戒赢而非舍戒也。
(三)诸比丘!云何告戒羸亦舍戒乎?诸比丘!比丘于此,忧愁不乐……愿乐非
释子,言:「我舍佛。」以告人。诸比丘!如是告戒赢亦舍戒也。
   或忧愁不乐……愿乐非释子,言:「我舍法。」以告人……乃至……言:「我
27舍僧。」以告人……乃至……言:「我舍戒……律……学处……说戒……和尚……
阿阁梨……共住者……舍阿阁梨弟子……师兄弟……同学。」……乃至……言:「我
波罗夷 一
<---------------------------------------------------------------------- ------>
律藏 经分别 三二
舍同梵行。」以告人……乃至……言:「令我受持居士。」以告人……乃至……言:
「令我受持优婆塞。」以告人……乃至……净人……外道……沙弥……外道声闻……
非沙门……乃至……言:「我受持非释子。」以告人。诸比丘!如是告戒赢亦是舍
戒也。
    又忧愁不乐……愿乐非释子,言:「我不需佛。」以告人……乃至……言:「我
不需同梵行。」以告人者,如是亦……乃至……。
    又……乃至……言:「我何需佛?」以告人……乃至……言:「我何需同梵行?」
以告人者,如是亦……乃至……。
    或又……乃至……言:「佛于我无益。」以告人……乃至……言:「同梵行于
我无益。」以告人者,如是亦……乃至……。
    或又……乃至……言:「我完全脱离佛。」以告人……乃至……言:「我完全
脱离同梵行。」以告人者,如是……亦舍戒。
    其它凡佛之号 14 或法之号、僧之号或戒之号、……或同梵行之号、或居士之号、
……或有非释子之号,由此等之行相、特相、现相以告人者。诸比丘!如是告戒赢
<---------------------------------------------------------------------- ------>
三三
亦舍戒也。
(四)诸比丘!云何不成为舍戒?诸比丘!于此,若有以其行相、其特相、其现
相舍戒者。〔然而〕痴狂人以其行相、特相、现相舍戒者,不成为舍戒也。在痴狂人
之前舍戒者,不成为舍戒也。心乱人舍戒者……于心乱人之前……恼痛人……恼痛
人之前……在天神之前……于畜生之前舍戒者,不成为舍戒也。
中国〔语〕人在边地〔语〕人前舍戒者,彼若不理解者,不成舍戒也。边地人
28 在中国人之前……中国人在中国人之前……边地人在边地人之前舍戒,彼若不理解
者,不成舍戒也。
    为戏笑之舍戒……为骚扰之舍戒……不欲说而说……欲说而不说……向无智人
说……向有智人不说……或不向所有人说者,不成舍戒。诸比丘!如是,不成舍戒
也。
(五)a 「行」者,以〔男〕相对〔女〕相,以生支〔入其〕生支,即使入一胡麻
子量,即名为「行」。
  a ’「不净法」者,乃不正法、在俗法、秽法、粗恶法、末水法、隐处法、唯有二
波罗夷 一
<---------------------------------------------------------------------- ------>
律藏 经分别 三四
人成就法,此名为「不净法」。
   「即使与畜生行」者,与畜生女行不净法,非沙门亦非释子,何况人女乎?是
故言「即使与畜生行」。
   「波罗夷」者,恰如断头之人,依彼躯体亦不得活。故,是比丘而行不净法者,
非沙门亦非释子。是故言「波罗夷」。
   「不共住」者,共住者是同一羯磨、同一说戒而共学者,此名为共住。彼与此
不共,是故言「不共住」。
九(一)有三种女!人女、非人女、畜生女也。有三种二根!二根人、二根
非人、二根畜生也。有三种黄门 15 ──人黄门、非人黄门、畜生黄门。有三种男──人
男、非人男、畜生男也。
    于人女之三道行不净法者,波罗夷;〔三道即〕大便道、小便道、口是也。非
人女之……乃至……畜生女之三道……口是也。于二根人之……乃至……二根非人
之……乃至……二根畜生之三道……口是也。
   于人黄门二道行不净法者,波罗夷;〔二道即〕大便道、口是也。非人黄门之
<---------------------------------------------------------------------- ------>
三五
……乃至……畜生黄门之……乃至……人男之……乃至……非人男之……乃至……
畜生男之二道……口是也。
29 (二)比丘起淫心,于人女之大便道入生支者,波罗夷。比丘……小便道……乃
至……于口入生支者,波罗夷。比丘……非人女之……乃至……畜生女之……乃至
……二根人之……乃至……二根非人之……乃至……二根畜生之大便道……乃至
……于小便道……乃至……于口入生支者,波罗夷。
    比丘起淫心,于人黄门之大便道……乃至……口入生支者,波罗夷。比丘于非
人黄门之……畜生黄门之……人男之……非人男之……畜生男之大便道……乃至
……口入生支者,波罗夷。
(三)比丘之冤家,伴人女来比丘前,令以大便道坐于生支,彼若入时觉乐、入
已觉乐、停住觉乐、出时觉乐者,波罗夷。比丘之冤家……令坐……彼若入时不觉
乐,入已觉乐、停住觉乐、出时觉乐者,波罗夷。比丘之冤家……令坐……彼若入
时不觉乐,入已不觉乐、停住觉乐、出时觉乐者,波罗夷。比丘之冤家……令坐……
彼若入时、入已、停住不觉乐,出时觉乐者,波罗夷。比丘之冤家……令坐……彼
波罗夷 一
<---------------------------------------------------------------------- ------>
律藏 经分别 三六
若入时、入已、停住、出时不觉乐者,不犯也。
    比丘之冤家,伴人女来比丘前,令以小便道……乃至……令于口入生支,彼
若入时觉乐、入已觉乐、停住觉乐、出时觉乐者,波罗夷……乃至…不觉乐者,
不犯也。   
    比丘之冤家,将人女之不眠者……乃至……已眠者……乃至……醉者……乃至
……狂者……乃至……颠倒者……乃至……死而未被〔鸟兽〕食者……乃至……死
而大部分未被食者……乃至……波罗夷。将已死而大部分被食者,取来比丘前,以
30大便道……乃至……以小便道……乃至……以口坐于生支,彼若入时觉乐、入已觉
乐、停住觉乐、出时觉乐者,偷兰遮……乃至……不觉乐者,不犯也。
    比丘之冤家,将非人女……乃至……畜生女……乃至……二根之人……乃至
……二根非人……乃至……二根畜生带来比丘前,以大便道……乃至……以小便道
……乃至……以口坐于生支,彼若入时觉乐……出时觉乐者,波罗夷……乃至……
不觉乐者,不犯也。
    比丘之冤家,将二根畜生之不眠者……乃至……已眠者……死而大部分未被食
<---------------------------------------------------------------------- ------>
三七
者……乃至……波罗夷。将已死而大部分被食者。取来比丘前,以大便道……乃至
……以小便道……乃至……以口坐于生支,彼若入时觉乐……乃至……出时觉乐
者,偷兰遮……乃至……不觉乐者,不犯也。  
    比丘之冤家,将人黄门……乃至……非人黄门……乃至……畜生黄门伴来比丘
前……以大便道,乃至……以口坐于生支,彼若……出时觉乐者,波罗夷……乃至……
不觉乐者,不犯也。
    比丘之冤家,将畜生黄门之不眠者……乃至……已眠者……死而大部分未被食
者……乃至……波罗夷。将已死而大部分被食者取来比丘前,以大便道,乃至……
以口坐于生支,彼若入时……出时觉乐者,偷兰遮……乃至……不觉乐者,不犯也。
    比丘之冤家,将人男……乃至……非人男……乃至……畜生男伴来比丘前,以
大便道……乃至……以口坐于生支,彼若入时觉乐……出时觉乐者,波罗夷……乃
至……不觉乐者,不犯也。
    比丘之冤家,将不眠之畜生男,乃至……已眠……已死而大部分未被食者……
乃至……波罗夷。将已死而大部分被食者,取来比丘前,以大便道……乃至……以
波罗夷 一
<---------------------------------------------------------------------- ------>
律藏 经分别 三八
口坐于生支,彼若入时觉乐……出时觉乐者,偷兰遮。不觉乐者,不犯也。
31 (四)比丘之冤家,伴人女来比丘前,以大便道……乃至……以小便道……乃至
……以口坐于生支,以有隔 16 对无隔……乃至……以无隔对有隔……乃至……以有
隔对有隔……乃至……以无隔对无隔。彼若入时觉乐……出时觉乐者,波罗夷……
乃至……不觉乐者,不犯也。
    比丘之冤家,将不眠之人女……乃至……已眠……乃至……死而大部分未被食
者……乃至……波罗夷。将已死而大部分被食者,取来比丘前,以大便道……乃至
……以小便道……乃至……以口坐于生支,以有隔对无隔……乃至……以无隔对无
隔,彼若入时觉乐……出时觉乐者,偷兰遮……乃至……不觉乐者,不犯也。  
    比丘之冤家,将非人女……乃至……畜生女……乃至……二根之人……乃至
二根非人……乃至……二根畜生〔……﹞以有隔对无隔……乃至……以无隔对
有隔……乃至……以有隔对有隔……乃至……以无隔对无隔。彼若入时觉乐……出
时觉乐者,波罗夷…… 乃至……不觉乐者,不犯也。
    比丘之冤家,将不眠之二根畜生……乃至……已眠……死而大部分未被食者
<---------------------------------------------------------------------- ------>
三九
……乃至……波罗夷。死而大部分已被食者〔…&he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法句经故事集》马来西亚 达摩难陀 长老
下一篇:上座部比丘戒經-Dhammavaro Bhikkhu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