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篇 第三章 佛的形态与德行
2012-12-29 14:25:23   来源:   评论:0 点击:

...

  第三章 佛的形态与德行

  第一节 三种形态

  (一)佛是不能在相貌和形态上去寻求的,相貌与形态之所示,都不是真的佛。佛的本质是从觉悟中得来,因此,在觉悟的境界中所见,才是真正地见到了佛。

  看到世界上庄严的佛相,以为那就是见到了佛,这是一种愚昧的错觉。佛陀的真实相貌,一般人的眼睛是无法看到的,任你描写得再优越,也无法示意佛的真相;任你刻画得再精致,也没法表达佛陀的本质。

  所谓真实之相,其实,有相可取的并不是佛。佛是无形无相的,但却可以依你的想像,显示出佛的妙相。

  因此,如实地真知灼见,而又不执著,这种人便得到一种自在的力量,就是见到了佛。

——华严经第三·如来名号品

  (二)佛陀之身,由于从觉悟而得,所以是常住而不坏的,有别于靠食物维持的肉体。由于智慧所成就的金刚之身,既无忧惧、也无病痛,是永远不变的。

——大般涅槃经

  所以,佛是永远不灭的,除非觉悟泯灭,否则永远是灵明常存的。而这觉悟所形成的智慧之光,显现于世,不但启人以觉悟,更可导入往生于佛的国度。

  了悟这番道理,便是佛陀之子,可以接受佛陀的教化而实践、遵守佛的教导,并且以之传留后世;这都是佛陀的默化力量所及,了无若何奇异之处。

——华严经

  (三)佛陀具备了三种身分:一是法身、二是报身、三是应身。

  法身,就是以法为身。法就是世间实相的真理,和觉悟那道理的智慧,合而为一的称呼。

  法也就是佛。这佛既无颜色,亦无形相;由于无色无相,所以既无来路,也无去处。惟其来去无由,所以无处不充塞,亦正如太空之遍盖一切万物之上,而无不周涵。

  佛不会由于人之思惟而有、不因人之忘失而无,更不致于因人之喜悦时而来、怠慢时而去。因而,佛是超越于人心的种种活动而存在的。

  佛身,是充满于一切世界的,无所不到。这人们本具的佛,不论你曾否予以思考过,都是永远常在的。

  (四)报身佛,就是无形的法身佛,为了援救人类的痛苦而显现的形相;他立誓愿、积善行、示名号,从而广施引导救度人类。

  这佛是以大悲为本,不惜以种种方式去救援那无限的人类。像火一般的燃烧一切,当然也把人们的烦恼之薪烧尽;同时又像风把灰尘吹走一般,把人们的苦恼之尘,吹散无余。

  应身佛,为了完成佛的救度,应合世人的习性,以不同的形态出现于世间,包括:诞生、出家与成道;想尽各种方法予以引导,甚或以病和死来示警于世人。

  佛身的本体是同一法身的,但以世人的习性各有不同,所以佛以各色各样的形体显现于世,而世人各有其本能所希求的心和行为,以致各人所见的佛相,也各有不同;但佛只以一种真实示现于人。

  佛虽分为三身,但是只为完成一件事体——那就是救助世人。

  常以若干殊胜之身,出现于一切境界,那种身不是佛陀之身,因为佛身不是肉体的。佛陀只以悟得之身,充满于一切处,经常出现于体悟实相之人的面前。

——金光明经第三·三身品

  第二节 与佛相会

  (一)佛之出现于这个世界,是甚为希罕的。佛在这世界上开悟、说法、断决疑网,拔除爱欲之根、杜塞罪恶渊薮,而一无障碍,悠然自得地在这世上行化,世人都以佛为无上的善行。

——华严经

  佛示现在这世间宣说教法,是为了施惠人类以真正的福祉。为了不愿舍弃痛苦与烦恼的人类,所以佛才示现在这苦难的世界。

——华严经第三四·入法界品

  这个世界上缺乏公理,邪见横生,欲壑永难填满,以致身心均陷入堕落。在这人命苦短的世界上,布施教法给人,是非常困难的。佛只凭著这分大悲心,终于克服了这项困难。

——阿弥陀经

  (二)佛在这个世界,视一切人类都是好友;为烦恼重负所苦的人遇上了佛,佛会替他担荷起重负。

  佛在这个世界是良师,为愚痴所迷的人遇上了佛,沾佛智慧之光,得以驱散黑暗。

——华严经

  牛仔始终是不肯离开母牛的。佛的教法只要听过一次,便不想再离开佛,这是由于常常闻到快乐的缘故。

——杂阿含经三五·卷五

  (三)当月落时,人们会说月亮沉下去了;月升时,人们则说月亮又出来了。其实,月亮是常住不变的,并无所谓出没或升沉。佛陀也是一样,是常住而无生灭的,只是为了教化人类才示现生灭相。人认为月亮有盈亏,其实月亮原本就是常满的,既无增、也无减。佛亦未尝不如是,常住不变而无生灭,只是依各人的所见,而产生有生灭感罢了。

  月亮映现在一切物体之上,不论在街市、在村落、在山野、在河川、在池沼中,或在瓮缸里,乃至在树叶末梢的露珠上,都无所不现。人们所到之处,即使千百里,月亮常会紧随其人。月亮本身虽然是不变的,却因人们蔽于所见,而有不同。佛依然同此道理,为了适应世界上的人类,显示出无数的形态,但佛的本体却是常住而不变的。

  (四)佛在这个世界上,不论是出现抑或隐没,总是不离因缘的。为了救度世人,当好的时节因缘来临,便出现了;当因缘消灭,也会从世界上隐没而去。

  佛虽有生灭之相,但却没有生灭的实质。了解这番道理,对佛所示现的生灭,乃至对一切事物的变迁,都能处变不惊而不为感伤,从而开启了觉悟,得到无上的智慧。

  佛非肉体,乃由觉悟而成的道理,已如前述。肉体不过是个容器而已,里面如果盛得觉悟,便称为佛。因此,执著肉体,为佛的逝世而伤感者,实际上,这种人是见不到佛的。

  本来,一切事物的实相,是离开生灭、去来、善恶的差别,而属于体空平等的。

  如果当体认为有差别,那是由于意识上所起的判断所致。佛的实相,其实既未显现、亦无隐没。

——大般涅槃经

  第三节 伟大的德行

  (一)佛具备五项胜德,而为人所尊敬,包括:伟大的素行、卓越的见地、崇高的智慧、宣扬觉悟之道,使人能依教奉行等。

  佛另外并具有八项胜德:一者,佛给予人类利益和幸福;二者,依佛的教化,可以立获福祉;三者,对善恶正邪能施正确的教诲;四者,宣示正道,令人觉悟;五者,不论何人,皆将导之入正途;六者,佛陀没有骄傲和自满;七者,所言必行,所行必孚所言;八者,不疑惑,所愿必满,成就善美之行。

  佛在禅定中得到寂静与和平,对所有的人以慈心、悲心相待,而了无分别,祛除心中一切污垢,保持喜悦。

——巴利本中部八·七七·善生优陀夷大经

  (二)佛是一切人类的父母,当婴儿生下来尚在襁褓期间,父母和著孩子的发音说话,然后,再渐渐教以语言。

  佛,亦复如是,随著人类的语言来宣说教法,并以各人所见,显示不同的形相,使每个人都能处在安稳不动的境地。

  此外,佛虽用一种语言说教,但各人所听到的,认为都能符应自己的习性,觉得佛陀现在是对我开示,不胜欣悦。

——大般涅槃经

  佛的境界,远超于一般人所想像,很难用语言说出一个端倪。如果勉强描述那种境界,除了譬喻之外,别无他途。

  恒河虽然屡为龟、鱼、马、象等所染污,但依然经常清净;佛亦恰如恒河,虽为异教的鱼、龟等竞相侵扰,但思绪却丝毫不为所乱,清净如常。

——楞伽经

  (三)佛的智慧能明察一切道理,远离偏颇的两种极端而立于中道,而且超越一切文字和语言,了知一切人类心中所思惟的,而能在瞬间即洞澈这世界上的一切事物。

  太空中的繁星,在恬静的大海里反映出它们各自的形相。佛的智慧如海,把一切人类心地上所思惟的,乃至宇宙万物,原原本本地显现出来,因此佛亦称为一切智者。

  佛的这种智慧,润泽了一切人的心地,赐人以光明,使人明确地了解这世界上的意义、盛衰和因果道理。诚然,人类经由佛陀智慧的启示,而得知这世界上的事事物物。

——华严经第三二·如来性起品

  (四)佛,并不只以佛的身分见示于世人,有时也作恶魔,时而也会以女人相、神仙像、国王、大臣等姿态出现,有时也会出现在妓院或赌场。

——法华经第二五·普门品

  当你患病时,佛以医师之身,示临施药并演说教法。当战事乍起,佛则演说正教,速离灾难。对于留恋常情者,佛说无常的道理;对于骄傲自大者,佛说无我的法则;对于耽乐世俗娱悦者,佛则昭示世间的苦楚百态。

  佛的功用,如此地展现在事物之上,而这一切,又都是从法身的根本处所流露出来。那无限的生命,以及那无限光明所救度的,其归根结抵都是法身之佛。

——大般涅槃经

  (五)这个世界犹如火宅般的不具安全感,人们由于愚痴与无知而愤怒、嫉妒、猜忌,终至陷入一切烦恼之中。一如婴儿的需要母亲,人们也同样必须依赖佛陀的慈悲。

——法华经第二·方便品

  佛陀是圣者中最可尊敬的圣人,也是整个宇宙之父。一切人类都是佛子,他们一味地沉湎于世间的享乐,却未具备可以看穿灾祸的智。世界上充满了痛苦而值得恐惧的,一如老、病和死的火焰,正燃烧不息。

  但是,佛离开了这个称为迷惘世界的火宅,处于寂静之林。

  并且说:‘现在这个无常而多苦的世界,是属于我的;生存在这里面的,均为我子,能够拯救他们无限烦恼的,也只有我而已。’

  佛,实际上是大法之王,依自己的证悟去说教。其实,佛只是为了人们的安乐,施人以幸福而出现于世,为了从痛苦中拯救人类,佛才宣说了教法。但是人们被物欲所诱惑,总是充耳不闻,涅不经心。

  不过,听了教法而心怀喜悦的人,决不致于再退堕到迷惑之境。佛曾说:‘我的教法,须凭信仰,才能得入。’亦即因为相信佛的话,才符合被救的条件,而不是靠自己的智慧得救;从而,静聆佛陀的教法,并应依之奉行。

——法华经第二·方便品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教法篇 第一章 因缘
下一篇:佛陀篇 第二章 永恒的佛陀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