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印卡老师缅甸宝地之行(之二)
2012-12-28 13:42:39   来源:   评论:0 点击:

葛印卡老师缅甸宝地之行(之二)葛印卡老师2004年12月和2005年1月缅甸之行报告,下半篇2005年1月27日,葛印卡老师阐述了正定(sammā samādhi)和以自然的呼吸作为专注对象(所缘)的重要性。有助于让心专注的...

葛印卡老师缅甸宝地之行(之二)

葛印卡老师2004年12月和2005年1月缅甸之行报告,下半篇

2005年1月27日,葛印卡老师阐述了正定(sammā samādhi)和以自然的呼吸作为专注对象(所缘)的重要性。有助于让心专注的所缘有很多种,佛陀虽然举出了40种专注所缘,但他主要教授的还是安那般那定(ānāpāna-sati)—观察自然的呼吸,如其本来的样子。

佛陀称正定(sammā-samādhi)是“善心的专心致志”(kusala cittassa ekaggatā)。当一个人以纯净的心专注在呼吸上,心中没有贪爱与嗔恨,这样就是在修习正确的禅定。葛印卡老师接着讲解,如何从十日内观禅修课程出发,一步步踏上自我探索的旅程。

1月28日上午,葛印卡老师在缅甸仰光国际上座部佛教弘法大学做了一场演讲。宁静的校园里,茂盛的树木、林荫小道、宏伟的校舍以及勤奋的莘莘学子—大部分是来自不同传统的比丘和比丘尼们—无不令来访者赏心悦目。

葛印卡老师谈起他受佛陀教法吸引的因缘。在说明感受(vedanā)的重要性时,他说,任何人只要没有觉知到感受,就始终会认为贪爱和嗔恨都是外在因素引起的。他会以为“这是合我意的”或“这是不合我意的”。譬如酒鬼会以为他是对酒精上瘾。实际上,他是对饮酒时所生出的感受上瘾。但是,人不是仅对酒精上瘾,人会对种种的不净烦恼,如愤怒、嗔恨、恐惧与欲望上瘾。

人若持续地对愉悦和不愉悦的感受盲目起反应,他便只会产生贪爱(lobha)和嗔恨(dosa)的习性反应(sa?khāras),增长自己的痛苦。如果学会在面对愉悦和不愉悦感受的时候保持平等心,他就会开始在心的最深层改变习性模式,并开始从痛苦中出离。

感受是根源。人只要忽视根源,哪怕把树干砍掉,毒树依然会再度生长。佛陀说,好比一棵树根完好而牢固的树,虽被砍倒仍会重新发芽; 同样的,只要潜在的贪爱尚未被连根拔除,痛苦就会不断地生起。

于是,这位超级科学家发现,要想从心的不净杂染中彻底解脱,就必须自心的根源下功夫,从根源斩断潜在的贪爱(ta?hānusaya) 。

透过发展出对“感受的本质是无常的”的认知,一个人就能够开发出与感受相对应的智慧(pa??ā)。当以这样的智慧去观察感受,他便开始自无明中出离,了悟自然的法则。佛陀称这为法的次第(dhamma-niyāmatā)

葛印卡老师强调佛法的普遍性,并指出道德的实践、自律心、清净心的发展,乃共通于一切宗教,并因此为所有宗教所接受。乌巴庆长者常说:“纯净的心是一切宗教最大的共通处。”而修习内观是净化心的途径。

演讲结束时,葛印卡老师告诫学生们(他们当中大多数人将来可能会到世界各地去传法),永远不要批评任何其它的宗教或传承,这是他从自己的老师那里学到的。葛印卡老师引述了印度伟大的阿首咖王刻在石柱上的一段诏令:

“一个人不应该只尊崇自己的宗教却批评其它的信仰。相反地,因着各种理由,他应该尊重其它的宗教。这样做有助于自己宗教的成长,也为其它教派提供了 服务。否则,他不仅自掘坟墓,还会伤及其他宗教。那些尊崇自己宗教、批评其它教派的人,或许是出于‘我要赞美我的信仰’的热诚,但他的行为令自己的教派受 害更为严重。”

葛印卡老师说佛陀教法的特色在于其实修。他忠告学生们在研究理论的同时,应确认他们未忽视正法实修实证的一面。

晚上,葛印卡老师在系列演讲的第三场时,阐述了智慧(pa??ā,净化心的智慧)。他解说佛陀关于“感受(vedanā)引发贪爱(ta?hā)”的发现是何等伟大。佛陀发现,心中生起的任何念头都伴随着身体的感受—vedanāsamosara?ā sabbe dhammā。因此,在感受上用功就是在心的最深层用功。

遗憾的是,不同宗教间变得如此隔离与不兼容,以致于引发无数的争端和暴力事件。葛印卡老师讲解道,佛陀的教法总是把人们聚集在一起。法不会让人们分裂,法联合人们。因此,法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为世界带来和平。

葛印卡老师说他坚信,在第二个佛陀正法的兴盛期,缅甸会成为法的源泉,印度的大佛塔会成为法的灯塔。 1月29日晚上,葛印卡老师在仰光市中心的达兰萨拉乡议会(Panchayati Wadi Dharamshala),以印度语对旅居缅甸的印度人发表了演说。他说,印度人都以他们所拥有的古代精神遗产为傲。他忠告他们要运用理智和逻辑去判断这 些精神传承。葛印卡老师特地为“法”这个字正本清源。他说,“佛法”(Bauddha Dharma)这个词是在佛陀灭度大约五百年后才出现的,而“印度法”(Hindu Dharma)这个词的出现则更晚。这表明在古印度,“法”这个字是以其真正的含义为所有传承采用。“法”指的是“法则”:自然的法则、因果的法则、心与 物质关系的法则。

葛印卡老师说,果报之产生乃自然、实时的:当心不净的那一刻,人就变得痛苦;而心一纯净,人即充满慈爱(慈)(mettā),悲悯(悲)(karu?ā),随喜心(喜)(muditā),平等心(舍)(upekkhā),当下就得到快乐安详的果报。

在这个详尽的演讲中,葛印卡老师列举了佛陀主要被曲解之处:佛陀的教法是骗人的;是悲观的;它使印度衰落;阿首咖王开始追随佛陀的教法之后,就抛弃了他的军队…等等。葛印卡老师敦促旅居缅甸的印度人去认清佛陀的真实教法,避免做出有关佛陀的误导陈述。最重要的是,他们应该亲自体验一下内观,这是佛陀教法的实用层面,这能使他们过更快乐与详和的生活。

以上是葛印卡老师缅甸之行的最后一项活动,当演讲结束,葛印卡老师走出大厅时,他诵道:

Jisa dharatī ne janama diyā, usa dharatī ko hama namana kare?; jisa dharatī ne dharama diyā, usa dharatī ko hama naman kare?…

赐我生命的国土我向她致敬 予我正法的国土 我向她致敬…

愿缅甸人民快乐,祥和,繁荣昌盛!

Ciram Ti??hatu Saddhammo —愿纯净的正法永世长存!

葛印卡老师和Mata老师参观纳西克内观中心

葛印卡老师和玛塔(Mataji)老师于2005年3月5日晚上,首次参观了纳西克内观中心(Dhamma Nasikā)。此内观中心建造在纳西克市郊一个面积17英亩的幽静地段。土地由纳西克市政公司所赠。中心已开始举办课程,由于资源有限,目前只举办纯男 众和纯女众课程。

当葛印卡老师到达纳西克时,在内观中心的大门口受到了纳西克前市长Dashrath Patil先生非正式的迎接。接着,葛印卡老师在理事、助理老师和中心的建筑设计师等一行人陪同下登上了中心的最高点,俯瞰了整个内观中心以及纳西克的大 部分市容。他们向葛印卡老师汇报了中心未来的发展规划。

与此同时,一千余内观禅修者已抵达内观中心,来与葛印卡老师一起露天禅坐。葛印卡老师和玛塔老师在下午6点20分左右加入了这一时段的禅坐。禅坐和慈悲观结束后,葛印卡老师做了简短的开示,讲解怎样如法地管理中心,如法地在中心服务。

葛印卡老师重申全球内观中心运作的基本原则。他告诫大众不能把正法商业化:“内观中心应该不分阶级、宗派和社会背景,服务所有的人,绝不能变成少数富人的所有物。”

葛印卡老师强调内观中心的非盈利性质与无私地为法服务不求回报的重要性。当然助理老师得到一定的生活待遇是没有问题的,偶尔一些全职法工如果有需要 也可以获得一些资助。不过,无论是否得到资助,无论是助理老师还是新法工—每个人都是法的服务者。唯有带着此种意愿的禅修者才适合留在内观中心服务。

法工们即使并没有坐在法座上讲法,他们仍然由于参与了法布施而得到巨大的功德利益。因为,“Sabbadāna? dhammadāna? jināti—法的馈赠超越任何礼物。”他们无论是在中心服务,还是以其它的方式促进中心的发展,都是在行法布施。这会给他们的现在和将来带来巨大的喜 悦。

演讲结束后,葛印卡老师和玛塔老师便离开了纳西克内观中心。尽管中心开办十日课程已有数月,但所有的法工们都认为,葛印卡老师的莅临方为纳西克内观中心真正的开幕典礼。

3月6日,葛印卡老师和玛塔老师再次来到纳西克路的印度铁道电器工程研究所(IRIEEN)发表公开演说,数千人云集在市郊此处聆听。研究所所长 S. P. Khade先生请求葛印卡老师做一个法的开示。葛印卡老师于是向众人讲解了“法”(巴利语中的法)的真实含义。在前往IRIEEN的路上,葛印卡老师和玛塔老师在Dadasaheb Gaikwad 中心停留下来,在新建的缅式大宝塔下禅坐并修习了慈悲观。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世界内观大佛塔开幕典礼
下一篇:亲身体验的智慧(Pa??ā)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