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禅修 > 问答 > 正文

阿姜念的内观问答
2012-12-29 13:20:05   来源:   评论:0 点击: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內觀雜誌第15期点击数:11282更新时间:2006-3-24 阿姜念的内观问答阿姜念与学生的会谈第一个学生是一位比丘,练习毗婆奢那修法已经一个月左右。阿姜念...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內觀雜誌第15期    点击数:11282    更新时间:2006-3-24

阿姜念的内观问答


阿姜念与学生的会谈

第一个学生是一位比丘,练习毗婆奢那修法已经一个月左右。


阿姜念:你如何知道坐的色身或走的色身?

学 生:我只是用心知道。

阿姜念:你说的「用心」知道是什么意思?

学 生:我知道我坐的样子是坐的色身,我走的样子是走的色身。

阿姜念:坐的色身或走的色身-是用眼睛看到的吗?

学 生:眼睛只能见到颜色或形状,而不能见到坐的色身等等。但心能了知坐的色身等。

阿姜念:当你知道坐的色身,你是用想象的或者其它方式?

学 生:我是用觉照得知是坐的色身。

阿姜念:想象或觉照-他们是同或异?

学 生:想象是在心中一再重复告诉自己是坐的色身。但,觉照的方式是知道坐的样子即是坐的色身。

阿姜念:对。

(隔天)

阿姜念:从你来这里修到现在,觉得怎样?

学 生:我似乎无法持续观照身心。

阿姜念:能否持续观照身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记住,你是否以正确的方式修行。不要去想结果,如果你有正确的因,自然就会有正确的果。修行正确与否取决于你对修法是否有正确的了解。如果你有正确的了解你会知道什么是「觉照」。不了解什么是「觉照」就不知道怎么修。如果你不知道如何预防烦恼,你就没有正确地如理作意。如果你不如理作意你就不知道如何预防烦恼。
你修的时候那一样观察较多,是身或心?

学 生:身,走的色身。

阿姜念:为什么?

学 生:因为走的色身比较容易观照。它比较大,比其它姿势更容易得力。

阿姜念:你想用走来观照是因为对你较容易得力?

学 生:有时是,有时并非如此。

阿姜念:如果你用走的色身来观照是其它理由(而非治苦的话),这说明你喜欢走的色身,你已经不是在修毗婆奢那了。告诉你要用行、住、坐、卧四种姿势来修毗婆奢那,你知道为什么吗?

学 生:清楚明了这四种姿势,并知道是苦迫使色身改变姿势的。

阿姜念:当你改变姿势的时候你怎么知道你是否正确地如理作意了呢?

学 生:我必须知道旧的姿势是苦,而且是身苦迫使色身改变姿势的。

阿姜念:当你坐或走的时候,你知道你为什么坐或走吗?

学 生:是为了改变姿势来治苦。

阿姜念:对,你的观念正确。走,不是为了乐趣,为了见法或是因为走的姿势较易得力,这些都不对。如果你的知见错误,你就不可能证得涅盘。错误的修法是不可能得到正确的结果的。
最重要的是你要特别观照改变姿势的时候,你必须清楚改变姿势是为了治苦。你越能体会到为什么改变姿势,就越得力于毗婆奢那的修法。知道改变姿势的原因能帮助你了解「苦」。你越了解苦,就会越想灭苦-除去对身心(五蕴)的执着。
你想从走的姿势当中见法吗?

学 生:是的。

阿姜念:你想从走的姿势当中见到什么样的法?

学 生:当我走的时候,我觉得走的姿势较其它姿势容易得力,我知道是苦迫使色身去走,但我也觉得我想
要走。

阿姜念:用贪念走路是不能防止烦恼的,这样子烦恼会步步跟随着你。如果你认为走路会带给你好处的话,你是不可能见到法的。我说要从走当中见到法的道理是你必须知道走的色身是苦、无常、不实在的,而苦的感受是无法控制的。但是你还没走以前就已经没有正确地如理作意了,你认为走是好的,是实在的,因此烦恼早已潜伏在走路之中而障碍你见道了。因此如理作意对毗婆奢那的修法是非常重要的。

(隔天)

阿姜念:现在,你已经了解修法了。你相信行、住、坐、卧四种姿势能让你知道苦谛的道理吗?

学 生:是的,因为苦谛隐藏于每一种姿势当中,苦总是会产生的。而这种痛苦迫使色身改变姿势。

(另一天)

阿姜念:你有妄想吗?

学 生:常打妄想。有时妄想很多,有时较少。

阿姜念:你知道为什么会有妄想吗?

学 生:不知道。

阿姜念:因为在你打妄想的时候,你早已经偏离了当下了,你早已经没有觉照力了。因此当下你失去了对身心的觉照力时,就打起妄想来了。

学 生:当我打妄想的时候,我怎么回到当下?

阿姜念:你要知道打妄想的是「心」而非「你」。妄想也是法,你不喜欢妄想对不对?

学 生:对。

阿姜念:你的知见错误,因为如果你知道妄想对你是有好处的。当你知道妄想的时候,你就知道已经偏离了当下,可以再回来观照身或心。你想让心保持对坐的色身能观照久一点对不对?

学 生:是的。

阿姜念:妄想是身还是心?

学 生:妄想是心。

阿姜念:当你知道妄想是心的时候,知道了就好,不要再继续去观照妄想心,因为心是非常微细的,对初学者不容易观照。当你知道打妄想的时候,不要停下来去分析它。赶紧回到当下观照坐的色身-如果妄想太强的时候就改变修的姿势。
你想要让妄想消失吗?

学 生:是的,因为妄想不易察觉得到。它不像四种姿势那么容易察觉。

阿姜念:是的,心是微细的,初学者不容易起观照。因为初学者正念、正知都很弱,所以常常打妄想。如果正念、正知保持在当下,你就不会打妄想了。你要提升对身心的觉照力,那就是当下了。你必须知道正念、正知的特质〔注一〕,因为当你偏离了当下,就可以清楚地觉照到,并马上回到当下。如果你因为常打妄想而感到懊恼的话,你将会因此而打更多的妄想。你想要让妄想消失,但它并不会消失﹔因为,你不喜欢妄想,而这种掺杂厌恶心理的妄想会成为另一个妄想的助缘。不知道妄想也是心,会让我们对妄想产生厌恶,而这种厌恶的心理却会使我们无法回到当下。

(另一天,初学者。在家男众)

阿姜念:你如何观照坐的色身?

学 生:我是从头观照到脚再从脚观照到头。

阿姜念:你这样修已经几天了?

学 生:六天了。

阿姜念:谁教你这样修的?你知道这是毗婆奢那的修法吗?

学 生:我在别的地方学到这种修法,而这里的老师也告诉我,因为我只能待在这里十天,干脆就照这样修算了。

阿姜念:这是错误的修法。你用错误的方式观照坐的色身。因为你坐的样子就是坐的色身。只要注意去观照你坐的任何姿势,而站的时候,知道站的样子,走的时候知道走的样子,躺的时候,知道躺的样子。最重要的是你要对你观察的任何一种姿势有觉照力。把「我在坐」的观念变成「坐的色身」,这样可以改变你对「我在坐」的我见。所以不管你坐的时候是什么姿势,只管看着它。不要用一些不寻常的姿势走路或打坐,如果你那样做的话,你的心早已经远离了中道法,因为你是用贪染心在做。

(另一位在家男众)

阿姜念:你修得怎样?

学 生:当我观照坐的色身时,曾经看到佛的影像非常清晰甚至现在还清清楚楚映在我的心中。

阿姜念:你是来修毗婆奢那的,你知道毗婆奢那的修法吗?

学 生:毗婆奢那是去观察身、心是苦、无常、无我的。

阿姜念:你见到佛像的这种修法,是毗婆奢那吗?

学 生:不是。

阿姜念:你喜欢像这样子看到佛像吗?

学 生:是的,我感到法喜。我从来没有看到像这样的事物。

阿姜念:你所看到的是从定产生的幻像。当心偏离了身心的所缘和觉照力没有保持在当下的时候,就会产生定,你会看到天堂、地狱等等的幻像现在你面前。当这些现象产生的时候,你必须改变你的所缘以减少定的现象:如从坐姿变到走的姿势或改成观照心在听,这样就可以减少定的现象,你要提升对当下的觉照力注意你为何会偏离当下,如果你知道原因(定),你就能够再回到当下。

(另一位在家男众)

阿姜念:你修得如何?

学 生:这次比上次好,但我觉得不太舒服,因此有些障碍,心生掉举,妄想较多。

阿姜念:你认为掉举是你的敌人吗?是不是掉举使你的心不得安宁?

学 生:是的。

阿姜念:你想让你的心保持平静吗?

学 生:是的。

阿姜念:你想让你的心平静。你知道这个观念对还错?

学 生:不对。

阿姜念:是啊!你的知见不对啊!你来修四念住是想得到定还是慧?

学 生:想得到智慧。

阿姜念:那你为什么想让你的心平静呢?

学 生:现在我知道我的观念错了。

阿姜念:如果你知道你的观念不对,那还好。因为这有助于智慧的开展,你可以因此而修正你的观念。如果你不知道观念错了,你就没有机会改变你的观念而了解正确的修法。你知道为什么想得到定是不对的吗?

学 生:不知道。

阿姜念:因为任何事物皆是无常的。你喜欢无常的东西吗?

学 生:不,我不喜欢无常的东西。

阿姜念:那么你想要的「定」,是常吗?

学 生:是无常。

阿姜念:所以你想要定,就表示你还想要无常的东西对不对?

学 生:是的。

阿姜念:对于无常的东西感到满足,表示你对身心这样无常的东西也会满足。我们称之为颠倒妄想,而使你对于定感到满足。但毗婆奢那的修法,是要得到智慧来破除我们妄执身心是「我」的邪见。要把身心当做无常、苦、无我的东西来观照。
世间的真理是一切事物只是色法和心法,而且都符合于三法印-所以你心中必须保持如理作意避免产生贪念-例如想要得定和使心平静的贪念。如果你能如理作意,不管什么事物展现在你面前,都会启发你的智慧-实相般若。请把自己当作在看戏一样来修行。
当你想让你的心平静下来的时候,你已经不是在看戏了,你想导演这出戏,那就错了。当你知道错的时候,对你还是好的。因为下一次你心太偏定的时候,你就会设法改变观照的所缘,例如改变姿势等等。
我们说中道法,用说的很容易,修起来却很难。你知道你为什么偏离了中道吗?因为你的心总是在喜欢或不喜欢里头打转,比如你喜欢平静的心而讨厌妄想。

学 生:是的。

阿姜念:想要心静是贪,讨厌妄想是瞋,所以烦恼老是纠缠着你。你如何能摆脱烦恼呢?但如果你的心行于「中道」的话,喜欢或不喜欢的心态自然摆平。

(另一天,另一位学生)

阿姜念:你修得怎么样?对于修行有什么疑问吗?

学 生:我修的时候想从四种姿势中找到一种比较容易得力的姿势来修,譬如走的姿势。这样修对吗?

阿姜念:这样还好,但是你要小心,如果你认为走的姿势比较好,这样贪念就来了。所以你还是要保持如理作意,注意观照改变姿势只是为了治苦-这样就不会产生贪念了。

学 生:我修的时候,并不是因为身苦,而是心-我觉得烦躁而改变姿势的。

阿姜念:那就不对了。你因为烦恼而改变姿势。你就没有用如理作意于观照是因为苦而迫使你改变姿势的。你知道你的心为什么烦躁吗?因为你没有把心安住于观照坐姿上面,你的心就变得不安了,当你心不安的时候烦恼就来了。你变成轻率、不注意-烦恼就接踵而来,所以你才会想换个姿势来修修看。如果你是以贪念来改变姿势的话,烦恼就会隐藏其中而不能见道。你用贪念修行,是因为你想要快一点成就。你要注意改变姿势的时候是否夹杂着烦恼。
(另一位学生,另一天)

阿姜念:你修得怎样?

学 生:今天早上起床后观照坐姿,觉得身体很轻。觉得自己像个棉花球。我知道是因为太偏定,所以改变姿势来修,但结果还是一样。

阿姜念:试试看不要改变所缘的方式来减少定,你会吗?只要提升觉照力。可以试看看吗?

学 生:我试过但没效。身体还是觉得像要浮起来一样。

阿姜念:你知道为什么吗?

学 生:因为我的正知太弱。

阿姜念:正念、正知要均等。但初学者正知太弱而正念太强就会失去正知。所以如果你有较强的觉照力的话,定就不可能把正知推挤掉。正念、正知要同时用于一个所缘上。如果正念太强就会减弱正知。你务必注意到这一点,试着提升觉照力-使正念、正知能平衡发展。

(另一天,另一位学生)

阿姜念:从上次我要你注意观照「听」以后,你修得如何?

学 生:好一点了,声音比较不会像以前一样烦扰我。

阿姜念:你知道你为什么能听吗?

学 生:因为有声音,所以我听到声音。

阿姜念:能听的是身或心?

学 生:是心。

阿姜念:什么是心?当你在听的时候你是否注意到什么是心?

学 生:心在听,而觉照力注意到心在听。

阿姜念:事实上,以前我们认为,因为有声音所以产生听力。我要你注意心在听,你会因此而发现心听得到声音是因为有助缘。声音和耳朵是听的助缘。闻性(听力)是本自具足的,闻性是清净的。它没有烦恼,没有喜欢或不喜欢。如果常注意到这点是有好处的,因为你不会不喜欢听或不喜欢你听到的声音,也不会认为声音干扰你修毗婆奢那。那么你就会见到实相,因为心在听即是实相,而且你也可以见缘-没有人创造实相。

(另一天,另一位学生)

阿姜念:你修得怎样?更了解修法了吗?

学 生:好一点了,但身心(实相)尚未显现。

阿姜念:你说的身心尚未显现是什么意思?

学 生:我尚未真正以心见到身心(实相)。我只是从学习当中了解名相,但还没见到。

阿姜念:你还没有足够的实修经验。你还不知道如何去把握当下,修毗婆奢那不是很容易的,你要有毅力,一点一滴慢慢学,就好像学走钢索一样,掉下去再爬上来走。修毗婆奢那比走钢索还难,不要急,不要急着想见到身心。只要练习,要记住用正常的方式修不要存心想见身心-不管见到与否都无所谓,只要按正确的方法修。如果你想要见色身就是贪念,有贪念在,你就不能够见法,因为你用心错误。你必须用心如理作意就好像看一出戏一样,而这出戏只有四部份-行、住、坐、卧,就这样而已。虽然仅有四部分却很难观照得住,而你必须了解怎么样去观照它。

(另一天,第二位比丘)

阿姜念:你修得如何?

学 生:昨晚我太过偏定,以致于很容易受惊吓。

阿姜念:太过偏定会导致容易受惊吓是很正常的,再来你就会开始害怕,但不是怕鬼,只是害怕而已。因为那时你已经没有觉照力。只有正念,而没有觉照力。
如果心有正念正知或把觉照力放在身心上的话,你是不会受惊吓的。如果你心不在焉而没有集中注意力时,听到一点声音就会受到惊吓。如果你有觉照力,虽然听声,而心里知道是心在听,这表示你活在当下,也表示修行正确,有正念正知。

学 生:听别人讲解很容易,但做起来却很难。

阿姜念:具足正念正知表示当下你有觉照力,但这是很难解释的。修行者必须不断地尝试和修习。在你发觉打妄想的时候,如果你知道妄想的内容,就表示你没有觉照力;如果你有觉照力,你就不知道妄想的内容(会马上回到观照身心上)。觉照力表示当下在观照身心。

学 生:我知道在坐,正观照着坐的色身。

阿姜念:但如果你具足正念正知的觉照力不够清楚的话,即使听过教理(闻慧),还是不能了解正念正知真正的特性。刚来这里的初学者大多都知道妄想的内容(随妄想转了),他们对行、住、坐、卧修行的经验还不够,所以修的时候不晓得要以身心那一样为观照的所缘-在各种不同根尘相对的时候(见图2-1),因此他们的修行是时对时错。
当他们偏定的时候,觉照力就没有了,但自己却不晓得。这时应该要洞察到这一点。如果一个人没有觉察力,就不了解毗婆奢那的修法。
理论和实修是不一样的,理论只是书上写的。理论告诉你身心的特性-但身心的真相-你却还没体验过。在你还不了解身心的实相之前,还很难正确地修行。

(另一天,教毗婆奢那的比丘)

阿姜念:经过一个星期之后,你修得怎样?

学 生:这次和上次不同。上次我不会觉得厌倦,这次却感到厌倦。我也不像上次那样兴致勃勃的,但我却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阿姜念:这是因为上次你修的时候,太过偏定成为烦恼的助缘,而使你感到兴奋和欣喜。但这次你的定减少了,心就干枯了,你也不再感到兴奋了。修毗婆奢那,当烦恼减少的时候,心会觉得不那么欢喜,以致于会对任何东西失去兴致。然而厌倦的原因,是因为太过精进,而这种精进掺杂着贪欲-想要见法的贪念。
知道一些修行的要点,会帮助你修得更好:
1)你要知道你在观照那一样,身或心,并且知道如何观照。
2)你要注意那一种姿势你观照得最多,为什么?
3)改变姿势的时候,你要清楚是否曾经如理作意。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如理作意可以破除隐蔽苦谛的观念。改变姿势的时候,务必保持良好的如理作意。你要知道是旧姿势苦而且不是「你」苦,如此可以防止厌恶旧姿势而喜欢新姿势,而破除贪、瞋(喜欢和不喜欢)。
4)当你知道在打妄想的时候,你是注意到妄想的内容,还是清楚妄想的是心?这一点非常重要!
是谁拥有妄想心?

学 生:没有人(妄想无主)

阿姜念:这就对了。妄想心即是实相,非男、非女、无我。

学 生:从我来这里修到现在,还没有见到身心(实相)。

阿姜念:你还没有见到身心而且你觉得厌倦是因为你有贪念,这种贪念就是贪爱,促使你想要见到生灭的身心,因此你的修行没有进步。而且,精进心太过勇猛的话,这种隐含贪念的精进心会使你感到疲厌。
你还修不到一个月就想要见这个见那个,那么你做不到的时候,自然就会觉得沮丧了。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因为你有了贪念就不是中道,般若智慧也就不会起了。
而且你怎么知道身心尚未显现呢?这就是身心,当下就你所观照的即是身心,但这只是思慧。
修毗婆奢那,如果你想要觉得喜悦,那就不是毗婆奢那了。正确地修行毗婆奢那是没有喜悦的。如果你见到越多的苦,心会越干枯(越有智慧),烦恼也越减少。我问你,你是否还继续在观照身心?

学 生:是的,但我不能保持在当下。

阿姜念:你观照身心的时候,是用观照的还是用想的?

学 生:用想的比用观照的时候多。

阿姜念:你还是认为坐或走是为了见色身-而非治苦吗?当你走的时候,你是否提起如理作意知道你为何要走?

学 生:是,但我常心不在焉。

阿姜念:不要紧。心不在焉不要紧。只要修行熟练了,心不在焉的现象就会减少。重要的是,不要想见身心或生灭的身心。你要放弃这些想法。甚至于也不要感觉你在修毗婆奢那,因为存心见道是一种贪欲、烦恼。你要感觉到你之所以必须要坐、要躺只是为了治苦而已,这才是启发般若智慧的助缘。

(另一天,另一位比丘)

阿姜念:你修得如何?

学 生:还好。我按照你告诉我的方法去修,觉得比较正确,比较舒服。

阿姜念:你说的「舒服」,是谁舒服?

学 生:我改变姿势的时候,疼痛就消失,就会觉得舒服。

阿姜念:是身舒服还是心舒服?

学 生:身舒服,心也舒服。

阿姜念:你说「舒服」,是那里觉得舒服?是你自己要改变姿势的还是不得不改变姿势的。

学 生:我是不得不改变姿势的。

阿姜念:不得不改变就表示你是被迫改变姿势的,你怎么会说你舒服呢?

学 生:改变姿势以后感到舒服一点。

阿姜念:舒服一点。即使一点点舒服都是烦恼。那是贪爱。你必须修到你体会到根本没有舒服可言。那么「乐」颠倒想(妄执身体是快乐的)就会减少。
你修行是要见到苦还是要见到乐?你的观念不对。你修行是要见苦才对。佛说世上唯苦无乐。

学 生:有一次我修到感觉身心全然是苦-然后我突然觉得怕死。

阿姜念:你既然觉得身是苦,为什么还会怕死?你怕死是因为你还把身体当作是可以贪爱的东西,因为你怕失去五蕴身,所以你的贪爱还很强。
下次你修的时候,还想不想见到苦?

学 生:我不知道。

阿姜念:你必须注意你正在观照那一种身心,而那一次你是在什么样的姿势见到苦的。你见到苦的修行方式是正确的,而正确的因可以启发实相般若。
你改变姿势的时候,要清楚为什么改变姿势?要知道是苦迫使你改变姿势的,而不要认为是你自己想要改变姿势的。你要觉得你是不得不改变姿势。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教毗婆奢那的禅师,你务必要了知原因和结果。例如,你在观照的时候,你要对色心二法提起觉照力。为什么?因为每一件事物都只是色心二法而已-没有其它的东西了,这个观念可以改变妄执有我的邪见,以此观照下去就可以引发名色分别智,而名色分别智是(十六阶智中的)第一阶智,又称为见清净。
你必须要体会由理论和实修所认知的身心之差别,而且你要清楚自己现在观照的是什么身和心,如坐的色身、心在听等等。因为如果你只是观照身心,还是不能破除隐蔽无我的颠倒妄想(只有正念是不够的,还要有正知)。
你必须清楚现在所观照的是什么样的身、什么样的心,而且要在当下清楚。你必须注意到你正在做什么,而你为什么要做它。
愉悦的心对于自寻烦恼的人是好的,但对于想要断除烦恼的人却没有好处的。你虽然研究理论但也只知道名相而已。那一种身、那一种心、那一种烦恼好像都知道,但实修的时候你已经见到了,自己都还不晓得。佛陀说「真理就在眼前,但却是很难见到的」。

(另一天,第一位比丘)

阿姜念:你修得如何?

学 生:我修得比较好了,心相当清楚,妄想(白日梦)较少,可以很快地回到当下,偏定的现象也比较少。

阿姜念:你说的心相当清楚是什么意思?

学 生:我不会觉得像以前那么疲倦。

阿姜念:你是从理论和实修认知身心的,你知道他们的差别吗?你是什么时候知道这些差别的?由理论知道表示你事先研究过,那一样是身、那一样是心。但是实修当中你必须明了那些是造成你妄执身心是「我」的邪见。这些邪见是什么时候产生的?邪见是在你观照身心的觉照力已经偏离了当下的时候产生的。你用具足正念正知的觉照力活在当下的时候,妄执身心为我的邪见是不会起现行的。但邪见尚未拔除,因为只有在你活在当下观照身心的时候才没有我见。你还是没有清楚明白身心的实相。烦恼只是在你活在当下的时候才暂时地被降伏下来而已。
你知道由理论了解身心有什么好处吗?好处是你可以用正确的方法活在当下观照身心。

阿姜念:你知道你为什么不得不改变姿势吗?

学 生:因为是「苦」迫使改变的。

阿姜念:你还要清楚是什么色身苦;例如,坐的色身苦,站的色身苦等等。如果你不是活在当下,你就会对过去、未来打妄想。
每个人都知道苦-但他们不知道是什么在苦。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他们都没有活在当下观照身心。
你说你的心相当清楚,而关于苦呢-你有苦吗?坐的时候不痛吗?你不觉得累吗?躺的时候不觉得痛吗?你觉得什么色身苦?
你说你修得比较好了;妄想少、心清楚。这还表示你觉得乐。

学 生:妄想来时候,我知道是心妄想,然后妄想就消失了。心就清楚了,我再回来观照四种姿势。

阿姜念:但如果你在观照苦苦,妄想消失了,你就觉得乐,那就错了。你必须见苦,四圣谛的作用就是要观照苦。苦见得越多,就越能袪除贪爱。不要只有观照,还要如理作意,你必须时时刻刻保持观照身心。要去体会苦,直到你不觉得乐为止,苦见得越多,乐受就越少。苦会灭尽贪爱。当贪爱灭尽时,你就证得了涅盘。当你证得涅盘,就完成了八正道。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与正念共处(柏林禅师问答辑要)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