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 出入息念
2013-01-02 13:06:59   来源:   评论:0 点击:

葛荣居士禅修讲录 1997年10月09日晚上   志莲净苑   南传佛教丛书编译组译 出入息念 导师:再次欢迎大家。就如你们所知道的,今晚的讲题是“出入息念”。这是在佛教中最为人知、最多人采用的禅修方...
葛荣居士禅修讲录
1997年10月09日晚上   志莲净苑   南传佛教丛书编译组译
出入息念
导师:再次欢迎大家。就如你们所知道的,今晚的讲题是“出入息念”。这是在佛教中最为人知、最多人采用的禅修方法之一。据说佛陀亦是借助这个方法而觉悟的。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个方法为何这么重要。在巴利文中,这个方法称为anapanasati﹙出入息念﹚,它的意思是留心于呼气和吸气。这禅修方法的重点是培育正念和觉察力。大家都知道,呼吸是无意识地运作的;正是这样,我们利用它来培育正念和觉察力。所以,当修习这方法时,我们要记着:重点在培育正念,去知道自己身心的状āN颐且学习只是去知道、留意及觉察身心的状ň凸涣恕5庇兴枷胧保不要把它们看成是一种干扰或是一种令人分心的东西;而是要觉察到自己有思想。如果你听到声音,你只是知道自己听到声音就是了;如果你身体里有感觉,无论是什么样的感觉也好,只要知道自己在经历这些感觉就是了。你知道有这些东西生起,这即是你已经对这些东西有正念,然后就回到自己的呼吸上去。用这个方法来禅修无须任何搏斗。我常说:“人生已经有够多的仗要打了,请不要令禅修成为另一个战场。”禅修的整个理念就是去体验自在、喜悦和轻快,把自己从苦恼中释放出来。假若你令禅修成为另一个战场,禅修本身就会成为苦恼的根源了。所以请大家明白并记住:这个方法的重点是要多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至于身心的其他状ㄖ皇侵道就够了,无需和它们搏斗。
 
  另一点很重要的,这个方法能帮助我们生活在当下,即使只是几分钟也好。因为呼吸一定是在现在这一刻的,所以当我们觉知自己的呼吸时,就是在经验着当下这一刻。否则,大部分时间我们都是迷失在过去或未来之中,甚至连自己也弄不清自己究竟是活在过去或是活在未来,心中一片迷惑和混乱。但是借着这个方法,即使是片刻,我们也可以生活在当下。
 
  还有一个重点要记着的,就是我们需要跟自己的呼吸连结起来,方法就是把自己的呼吸看成是自己的朋友。现在让我们看看呼吸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位朋友--这位朋友分分秒秒都和我们在一起。我想我们不会有一位能在任何时刻都陪伴自己的朋友吧,所以呼吸是唯一一位分分秒秒都和我们一起的朋友。就算我们睡着了,这位朋友依然在活动。你们有哪一位朋友会在你们睡觉时仍跟你在一起的呢?可是无论在睡觉或任何时候,呼吸总是和我们在一起的。
 
  呼吸是我们最好的朋友的另一个原因,就如我刚才所说,它时常帮助我们生活在当下现在。当我们生活在当下时,这一刻就是解脱自在的一刻。每当我们有情绪时,若去想起这位朋友,就会立即从情绪中回复过来,然后你会感觉到内心的空间,因为你已经回到眼前的一刻了。请大家试试吧。一位朋友昨天跟我说,每次他遇上交通灯时,都会变得很不耐烦,该怎么办呢?我想大家对这种情景不会感到陌生吧,特别是当我们快要迟到时但偏偏总是遇上红灯。讨厌的红灯!你可以生它的气,可以对它不耐烦,但这样只会给自己带来更多苦恼。所以我跟那位朋友说,下次他若遇上相同的情ㄊ保要放松,花点时间在呼吸上。以往你憎恨的红灯,现在倒要感谢它呢,因为它的出现使你又和你的好朋友——呼吸在一起了。所以,我想重复一遍:每当你有不愉快情绪时,不论是紧张、愤怒、恐惧、焦虑、内疚或是任何使你苦恼的情绪,只要你一想起你这位朋友,和他相处一会儿,然后你的情绪会变得怎么样呢?为什么我们可以在这种情ㄏ率头懦隼茨兀康览砗芗虻ィ旱蔽颐怯星樾魃起时,使情绪膨胀的其实是我们的思想,是它令情绪愈来愈坏。若果这时候你能花几分钟在呼吸上,就没有空间让思想生起,那你便能立即回复过来了。
 
  呼吸这位朋友可以帮上大忙的另一个非常重要时刻,就是在我们死亡的时候。事实上在一篇经文中提到:如果你修习这个方法,如果你能够和自己的呼吸相连起来,在弥留时若你还清醒的话,你可以把心念放回呼吸上去。我对这个帮助垂死的人平静地离世的方法非常感兴趣。大家想想,这位能帮助我们平静地生,亦能帮助我们平静地死的朋友是不是非常宝贵呢?
 
  这位朋友还有它美好的另一面,就是当跟它在一起时,即使是很短暂的时间也好,你会忘掉自己的身份。自己是中国人、斯里兰卡人、德国人或是英国人呢?这全都给忘掉了。这个世界有着不同的分类,例如种族分类、宗教分类等等。现今世界的一些问题也许就是出在这些分类上。但当你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面时,所有这些分类都放下了,剩下来的就只有呼气和吸气。呼吸就是呼吸,不管你是佛教徒、基督教徒还是印度教徒,呼吸就只是呼吸而已。
 
  时间不多了,现在讲的也许是最后的一点。当我们和呼吸在一起时,我们就能体验到一些平静、空间和静止在内心之中。佛教形容这种状ㄎ猻amadhi,意指平静、安稳及静止。这个禅修方法不单使我们体验到静止和平静,还帮助我们开展直观和智慧。它帮助我们单纯地看待思想就只是思想,如镜子般反照思想;单纯地看待感受就只是感受;单纯地看待声音就只是声音。然后,我们便运用这佛教非常重要的智慧,懂得如实地看待事物。
 
  我们或许会问:这个方法真的能在日常生活中帮助我们吗?抑或只是在坐垫上面才对我们有用呢?这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我曾经讲过,当禅坐时,我们要有这种智慧,练习禅修技巧,培育正念及培育一颗不作情绪反应的舍心等等这些都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去保持这些内心的质素。我在这里尝试给大家介绍一些重点及告诉大家这个方法的重要性。或许还有其他的要点,但我想我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讲了。假如大家对我刚才讲过的,或是对这个方法有什么问题的话,请提出来。
 
听众:我想知道我们现在学的禅修跟其他教派的灵修有什么不同?
 
导师:这是一个非常理论性的问题,我素来较喜欢一些简单而实际的问题。你说其他教派,指的可以是许多不同的宗教。我提出以下的两点是在任何有心灵修习的宗教里所共有的。第一,若果一个宗教重视心灵修习的话,就一定会强调使心平稳和静止。事实上,基督教就有这个美丽的说法:「静止下来,你就会像神。」不同的宗教或许用不同的方法,但原理都是要透过那些方法去体验平静、寂止和空间。另一个共通点就是一定包含有觉醒和了知的质素--知道自己内心的状ā
 
  还有其他问题吗?希望大家提出一些跟这个方法有关的实际问题。
 
听众:我该怎样对待呼吸呢?怎样才能感觉到它的效用呢?
 
导师:你无需要去体验呼吸的效用。事实上,当我带领禅修时,我会告诉大家该怎样做的了。该做的其实很简单,只是感受在呼吸的时候身体所呈现的状况。利用身体的感受和动静来达到觉醒,保持正念。我想强调:你不必做什么特别的事情,只需对你的呼气和吸气保持觉醒就是了。
 
听众:禅修时感到昏沉和有睡意,我怎样去对治它呢?
 
导师:很好的一个实修上的问题。我有几个建议。第一,你可以张开眼睛。第二,佛经上强调要把脊骨伸直。如果你坐得够直的话,那是不容易感到睡意或昏沉的。另一个建议是,你可以站起来。你试试这些吧,这将会立即见效。还有其他问题吗?
 
听众:第一个问题是,中国人有句话「一心不能二用」。现在我们的内心平静,当然容易意会到呼吸,但在日常生活里我们需要工作,大部分时间都非常忙碌,怎样才能兼顾到自己的呼吸呢?第二个问题是,你刚才说过呼吸是我们最好的朋友,无论什么时候都跟着我们,纵使我们入睡了也一样。请问当我们熟睡了或做梦时,又怎样能够照顾自己的呼吸呢?
 
导师:我先回答第二个问题。若果我们不理会其他的朋友,朋友就会生气,但有趣的是呼吸这位朋友巢换嵘气。当入睡后或造梦时,若果要知道呼吸,我们必须保持正念和觉醒。除非你是一位修为很高的禅修者,才能在睡觉时和在梦中都保持着醒觉。否则,谁能在睡梦中可以这样做呢。所以我认为在这种情ㄏ履憧梢圆挥美砘嵴馕慌笥蚜耍它是不会介意的。
 
  你的第一个问题是在日常生活里我们有许多不同的事要办,怎样可以兼顾呼吸这位朋友?我先前说过,要念及这位朋友,你必须先停止工作。所以我说当你停在红色交通灯前,没什么可以做的时候,与其对红灯不耐烦,倒不如去注意我们这位朋友。当你被某种情绪困扰而又不打算去做其他的事情,那么就返回你的呼吸上去吧。此外,我还是想回应一下作为禅修者当面对要做不同的事情时该怎么办。其实当我们面对要做不同的事情时,真正困扰我们的是这样的一个心念:“我有许多事情要做而我有可能会出错。”有时候这样的心念会造成压力。昨天我讲过,生活在强调做事必须完美无瑕,正确不误的文化里,你会希望做每件事都是正确完美的。我想你若能把这完美主义的观念放下,必然有所帮助。这亦是我的一个建议。
 
  你说得对,虽然我们有许多事情要办,但在同一时间内,我们只能做一件事情。但若果我们能学习觉醒地留心自己在各种情ㄏ滤做的每一件事情,便能对我们所需要做的事情培养出一份持续的正念。
 
  接下来的建议或许是最后一个了。这个建议该是非常有用的。当你工作时,当你有许多事情要做时,正如刚才所说,最重要的是清楚知道自己的心理状态:是否焦虑呢?是否感到压力呢?欠缺安全感吗?还是轻松自在呢?要是你真正要在日常生活中去修习,不断检查自己内心的状ㄊ鞘分重要的。无论你工作与否,请尝试培养这份不间断的觉察力,去检查自己的内心状况。当你需要去做不同的事情时,就在察觉到这些事情之后,便回去观察自己的心态--我是在反应抑或是在回应呢?反应和回应是两回事:“回应”意指不带情绪地去做该做的事;“反应”指变得焦虑,恐惧、紧张和感到压力等等。由于我们仍是个凡夫,还在学习中,在某些情况下起情绪反应是正常的。假如你能够在起情绪反应的时候仍能保持清醒的话,事后当从情绪中回复过来,内心有空间和清晰时,你可以作反思及去找出:为什么我会起情绪反应呢?为什么我不能作出理性回应呢?正如昨天我说过,我们能从错误中学习,其实我们亦可以从自己的情绪反应中学习。当做这样的反思时,不要负面评价自己,你必须以一种友善、柔和及玩游戏的态度去做这反思。然后,你可以做个实验,跟自己说:“让我明天看看自己到底会如何表现吧,我会起情绪反应呢?还是理性回应呢?若果是情绪反应,那会持续多久呢?”用一个开放的态度去看看会怎么样。把禅修看成是一种实验,以自己来实验,这些都是禅修有趣和美丽的地方。在做实验时,不要有任何预设的立场,你只是去学习、寻找、探索和试验。我们可在任何情况中去试验、探索和学习的。还有时间,请提出最后一个问题。
 
听众:当我静坐有杂念生起时,我觉知自己的杂念,杂念便会慢慢平息下来。但有时我会知道“我在觉知这些杂念”时,便开始不容易集中精神,那该怎么办呢?
 
导师:这里有一点我们必须谨记。留心的听众会记得我不曾用过“集中”这个词语。我用“察觉”、“正念”和“觉知”,是有意避免使用“集中”这个词语,因为这个词语会制造出一个战场和苦恼。所以我建议在任何境ㄏ拢杭偃裟愕木神是集中的,你只是知道自己的精神是集中的便行了;假若你的精神是不集中的,你只是知道自己的精神是不集中的便行了。这有什么问题呢?当我们坐下来禅修时,不要有所期待,不要预设一个想法或模式,认为该有什么事发生,或有什么事不应该发生,这点才是最重要的。禅宗对此,称为“本心”,或叫作“无心”。苦恼是怎样产生的呢?当事情的出现跟期待的有所不同时,我们就感到苦恼。这亦是在禅修时遇到苦恼的原因。所以,若禅修时没有期待,你就会只是去知道每一刻所呈现的状况。还有,在禅修时不用给自己评分,这点是非常重要的。假若事前你期望自己能集中,当你认为自己做到时就给自己加分,并努力要持续下去,这样子紧张就生出来了。当不能集中时,就给自己减分。就是这样,在禅修时仍然不停地去评分:给予加分、给予减分;给予加分、给予减分……这是日常生活中我们一直在做的事情,但是,最起码在禅修时请去学习:以一种开放的态度去面对所有的事情。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1997年 慈心禅
下一篇:1997年 佛法的重要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