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禅修 > 问答 > 正文

俱解脱与慧解脱
2013-01-30 19:21:16   来源:   评论:0 点击:

一、圣典的记载———————— 是故,阿难!比库如实知此等之七识住及此等二处之集、灭、福、祸、出离,由生(缘起)而解脱。阿难!此比库名为慧解脱。…… 阿难!是故,比库顺入于此等之八解脱,或逆入...
一、圣典的记载
————————
    是故,阿难!比库如实知此等之七识住及此等二处之集、灭、福、祸、出离,由生(缘起)而解脱。阿难!此比库名为慧解脱。
……
 
    阿难!是故,比库顺入于此等之八解脱,或逆入,或顺入,乐时、乐所,只要于乐之间,出入此,如是,由有漏之灭——于现见之法自知,现证此——达无漏心解脱、慧解脱而住。阿难!此比库名为俱解脱(者)。阿难!此俱解脱之外,且无更殊胜之解脱。
 
——《长部》第十五经·大缘经(台湾元亨寺译)
————————
24.什么人是双分解脱者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以(名)身证得八解脱之後而住,以(道)智看到之後,他的诸漏完全被灭尽一这个人被称为「双分解脱者」。
 
25.什么人是慧解脱者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实在不是以(名)身证得八解脱之後而住,而是以(道)智看到之後,他的诸漏完全被灭尽一这个人被称为「慧解脱者」。
——阿毗达摩藏《人施设论》台湾护法尊者译
————————
    阿难!有八种解脱。何者为八耶?
(1)以色观色。此为第一解脱。
(2)内观无色想,以见外界之诸色。此为第二解脱。
(3)一心‘净’思。此为第三解脱。
(4)凡超越色想,绝灭嗔恚想,不思念种种想,到达‘空无边’,于空无边处而住。此为第四解脱。
(5)凡超越空无边处,到达‘识无边’,于识无边处而住。此为第五解脱。
(6)凡超越识无边处,到达‘无所有’,于无所有处而住。此为第六解脱。
(7)凡超越无所有处,到达非想非非想处而住。此为第七解脱。
(8)凡超越非想非非想处,到达灭受想而住。此为第八解脱。
    阿难!此为八种解脱。
 
——《长部》第十六经·大般涅槃经(台湾元亨寺译)
 
二、对圣典的理解
    从大缘经的记载来看,佛陀将慧解脱解释为:如实了知七识住与二处,由生而解脱。
    这里的七识住与二处就是代表了生命的全部存在形式,也就是说,行者如实了知诸有,由诸有而解脱(即不受后有),这就是慧解脱。由于没有相关的义注等文献资料,圣典这处记载更详细的含义尚不能完全掌握。
    根据阿毗达摩,慧解脱的关键在于此漏尽者未能在漏尽之前完全证得八解脱。
 
    从大缘经的记载来看,佛陀将俱解脱解释为:于八解脱得自在,在得漏尽智后而解脱。
    根据阿毗达摩,俱解脱的关键在于此漏尽者,在漏尽之前完全证得八解脱。
    这两处记载的含义基本是一致的,只是在大缘经里强调了“自在”。
 
    根据上面的这些记载,俱解脱应该是指在定和慧两个方面达到了顶点,定的方面就是灭尽定,而慧的方面就是漏尽智。而慧解脱则是指仅在慧的方面达到了顶点。
 
    现在似乎有一种比较普遍的误解,认为慧解脱者必须是没有“任何”禅那的漏尽者,认为俱解脱者是指得证初禅或更上禅那的漏尽者。
    也许这是对须尸摩经(《相应部》因缘相应·第七十经)的一个误解引起的。在经中,那些慧解脱者在被询问是否证得五神通及无色定时,均回答为否,在进一步被询问解脱者为什么没有这些成就时,答复为“我们是慧解脱”。于是,慧解脱被理解为完全没有禅定。而那个回答的真正含义是慧解脱并不强调止的成就,而仅强调观的成就。不能理解为慧解脱强调完全没有任何止的成就。
    由于在止的方面没有达到顶点,所以,仅获初禅(或直至非想非非想处定)的漏尽者也不是俱解脱。

相关热词搜索: 解脱

上一篇:禅修者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修行的法门呢?
下一篇:帕奥禅师佛学问答整理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