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佛法 > 名词 > 正文

心清净
2012-12-29 11:27:11   来源:   评论:0 点击:

心清净(巴利语:cittavisuddhi)心专注于不同的业处(所缘),离五盖,达到世间定(近行定或安止定),此之谓心清净。目录1 概要2 止乘的心清净3 纯观乘的心清净4 参见5 注释与引用 概要使心专注于不同的...

心清净(巴利语:cittavisuddhi)心专注于不同的业处所缘),离五盖,达到世间定近行定安止定),此之谓心清净。

目录

概要

使心专注于不同的业处所缘),远离了种种杂染烦恼的状态,心把种种烦恼镇伏,达到这种状态称为心清净。即是培养定力是让我们的心透过专注一个所缘而变得强有力。

《清净道论》里很明确地说到戒清净心清净是修慧的根本,称为慧根。籍此再转入修色业处名业处而成就见清净;然后再观察名色法之因而成就度疑清净;再以名色法以及名色法之因作为所缘而观它们的无常无我,而依次成就道非道智见清净行道智见清净智见清净[1]

止乘的心清净

止乘(samathayāna)行者,以世间定修习法修习止禅,取《清净道论》所说的四十种业处之一为所缘,培育心的一境性,当心持续专注于所缘一段世间,将会有禅相出现。所有四十种业处都可以获得遍作相取相,但只有二十二种业处可获得似相。这二十二种业处是:十遍十不净身至念入出息念;通过专注于似相,行者可达到近行定或者安止定[2]

纯观乘的心清净

纯观乘suddha-vipassanāyāna)行者,并未以修止作为修观的基础,而是在令戒清净之后,直接以正念观察自己所经验的身心变化过程(四念住)。当观照有力量且精准时,心变得自然而然地,以相当于近行定的定力,专注于恒常变化经验之流。这种一剎那接着一剎那地将心固定在当下的名色过程,称为“剎那定”(khaika-samādhi)。因为它包含相当于近行定的安定性,这剎那定被认为是“观乘行者”(vipassanāyānika meditator)的心清净,采取这种方法的人也被称为“干观行者”(sukkhavipassaka meditator),因为他修观时没有禅那的“滋润”。[3]

参见

注释与引用

  1. 《阿毗达摩讲要》
  2. 《上座部佛教修学入门》
  3. 《阿毗达摩概要精解》第九章:业处之概要·节廿九:心清净及节廿九之助读说明整段被寻法比丘汉译本删除,补充如下:节廿九:心清净 Upacārasamādhi, appanāsamādhi cā ti duvidho pi samādhi cittavisuddhi nāma. 心清净包含了两种定,即:近行定与安止定。节廿九之助读说明:巴利佛教传统认可两种不同的培育观智的方法。一种禅法称为「止乘」(samathayāna),包括先修习止禅到近行定或安止定,作为修观的基础。采取这种方法的人称为「止乘行者」(samathayānika meditator),他先修到近行定,或色界禅那,或无色界禅那,然后再转修观,经由确定发生在禅那中的身心现象为「名色」,并探求名色的因缘,然后再观察它们的三相。对这种禅修者而言,先前获得的近行定或安止定,被视为他们的心清净。另一种称为「纯观乘」(suddha-vipassanāyāna)的方法,并未以修止作为修观的基础,而是在令戒清净之后,直接以正念观察自己所经验的身心变化过程。当观照有力量且精准时,心变得自然而然地,以相当于近行定的定力,专注于恒常变化经验之流。这种一剎那接着一剎那地将心固定在当下的名色过程,称为「剎那定」(khaika-samādhi)。因为它包含相当于近行定的安定性,这剎那定被认为是「观乘行者」(vipassanāyānika meditator)的心清净,采取这种方法的人也被称为干观行者(sukkhavipassaka meditator),因为他修观时没有禅那的「滋润」。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见清净
下一篇:戒清净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