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佛法 > 正定 > 正文

刹那定与观禅-4
2013-02-27 22:22:37   来源:   评论:0 点击:

所有三相(三法印) 《清净道论》中提到:某人先观诸行为无常,然而只是观无常是无法解脱的,因为必须也观诸行为苦及无我,所以他观它们为苦与无我(《清净道论》第二十一章,段八八))。这显示只观无常而已...
所有三相(三法印)
 
    《清净道论》中提到:某人先观诸行为无常,然而只是观无常是无法解脱的,因为必须也观诸行为苦及无我,所以他观它们为苦与无我(《清净道论》第二十一章,段八八))。这显示只观无常而已,或苦而已,或无我而已,是无法证得圣道的;只有轮流观此三相之下,禅修者才能达到圣道。
 
    堕入有分
 
    在此书中,我们有简要的说明如何透过各种不同的传统业处培育安止定,例如:安般念、白骨观与白遍等,这些业处都能达到近行定与安止定。在即将进入禅那定之前的定是近行定,已进入禅那的定是安止定。
 
    《清净道论》(第四章,段三二,三三)里有提及禅修者在近行定时会有堕入有分的可能性,它提到:“有两种定:即近行定与安止定,心以两种方式得定,即于‘近行地’或于‘获得地’。在此,心以舍断诸盖而于近行得定,及以诸禅支的显现而于获得地得定。这两种定的差别是:在近行时诸禅支不够强固,由于它们不够强固,所以在近行定生起时,心取禅相为目标后再堕入有分,就如同幼孩被人扶起站立而又屡屡跌倒在地。但在安止定时的诸禅支是强而有力且稳固的,由于它们在安止定生起时是强固的,所以心在中止有分流之后,可以作为善速行整夜整日持续不断,就有如强健之人,定坐而起之后,可以整天站着”10。
 
    应该留意的事项
 
    对于培育近行定或安止定作为修观禅基础的禅修者,当他的定力已达到足够的程度时,如果他辨明四界就能见到许多极微的“色聚”(rupa kalapa),他必须进而分别这些色聚,依据诸色的相、味(作用)、现起、足处(近因),辨别每粒色聚里的四界及其所造色。这些能够辨别的智慧即名“色分别智”(rupa pariccheda11 bana)。这时候,他将能亲自透彻地以正见知见究竟色。
 
    此后,他必须辨别每个生起的识与心所。这些识与心所组合称为“名聚”(nama kalapa)。当他能够依据诸名法的相、味(作用)、现起、足处(近因),辨别每个名聚里的每个名法,这时候的智慧即是“名分别智”(nama pariccheda bana)。因此,若禅修者还不能如此辨别色法与名法,他即未证得“名色分别智”(nama rupa pariccheda bana)。再者,如果禅修者也还不能以智辨别过去与未来的名色法,他是不可能亲自以智知见是什么过去因引生了今世的名色法,或是什么现在因将会引生什么未来名色法。所以对于不知道过去与未来名色及其因的禅修者,是不能说他已证得了“缘摄受智”(paccaya pariggaha bana)。
 
    所以,如果禅修者还没有证得这三智,就有如天空距离地面那么地遥远,距离证得真实观智太遥远了,更别提知见圣道、圣果及涅盘。
 
    如果由于还未培育真正的观智而离证悟涅盘甚远,禅修者就应该认真的注意《清净道论》里所说的,即修习任何业处至近行定或相等于近行定之禅修者是可能会堕入有分的。如此一再的提示,是因为有些堕入有分的禅修者自称:“我智见无所有”或“所缘与观照之心都灭尽了”他们误以为自己已经证悟了涅盘,但事实上他们只是堕入有分而已。由于他们没有能力辨明有分心及其所缘,所以他们说:“我智见无所有”或“所缘与观照之心都灭尽了”。
 
    然而,如果他们继续培育缘摄受智,他们即将晓得这时候还是有有分心的存在,而它们的所缘(目标)就是前世临终心识的所缘。只是由于识太微细及自己还不能辨别名、色与诸因,所以禅修者并不能觉察到它。
 
    另一点应指出:在证悟无为涅盘时心识是不会灭尽的,道心与果心两者都取无为涅盘为所缘。唯一能够中止心识生起的时刻是在“灭尽定”(nirodha samapatti)里,而只有拥有四色、四无色禅八定的诸阿罗汉与阿那含圣者,才能证得灭尽定。所以,某些禅修者所报告的“识已灭尽”或“心已灭尽”是不可能的,也与证悟真正的涅盘不相符合。 
 
    1 ‘刹那定与观禅’标题为中译本根据内容所立。目前流通之英译本缺“堕入有分”及“应该留意的事项”二项内容,今据缅文版原着补入。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刹那定与观禅-3
下一篇:刹那定与观禅-5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