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佛法 > 正定 > 正文

刹那定与观禅
2013-02-27 22:18:05   来源:   评论:0 点击:

帕奥禅师讲 · 法王比丘英译 · 弟子等中译 心清净 是否有必要培育八正道里的所有八支正道呢? 欲证悟涅盘的禅修者应该记得,在《转*轮经》2、《大念处经》3及其他经里所提到趣向灭苦之道都是具备八...
 
帕奥禅师讲 · 法王比丘英译 · 弟子等中译
 
    心清净
 
    是否有必要培育八正道里的所有八支正道呢?
 
    欲证悟涅盘的禅修者应该记得,在《转*轮经》2、《大念处经》3及其他经里所提到趣向灭苦之道都是具备八支正道的,即从正见至正定。只有在所有八支正道具足时,禅修者才能达到灭苦的涅盘。
 
    在这八支正道当中,佛陀在许多经典里把正定诠释为初禅、第二禅、第三禅及第四禅。这种教法称为“出胜义释”(Ukkattha niddesa)或“中灯法”(Majjhedipaka)。出胜义释列举最佳定力作为修习观禅的根基;中灯法则是指九种定的中间四个,即指色界定(rupavacara samadhi)。这就是表示,它已经把在色界定两边的欲界近行定与无色界定包括在内,所以当佛陀举出四个色界禅为正定时,它的真正意思是指所有九种定(九次第定)。
 
    可见禅修者必须具有正定,以便能够修习观禅与证悟涅盘。那些认为证悟涅盘是不需要修定的人,事实上已经从八正道中除去了一支,而只剩下七正道。每位禅修者应该自己反省,试想只修七正道是否能够到达涅盘?
 
    如果要修七清净,禅修者首先须修“戒清净”(sila visuddhi),进而修“心清净”(citta visuddhi)。在获得心清净之后,他可以进修“见清净”(ditthi visuddhi)。
 
    《摄阿毗达摩义论》(Abhidhammatthasavgaha)里提到:Lakkhana rasa paccupatthana padatthana vasena nama rupapariggaho ditthivisuddhi nama. (visuddhibhedo chp.9摄业处分别品)“以相(特相)、味(作用)、现起(现状)、足处(近因或直接因)而理解名色,名为见清净。”4
 
    若欲圆满见清净的禅修者首先必须致力于获得心清净。《清净道论》在为心清净下定义时说:Cittavisuddhi nama saupacara attha samapattiyo. “心清净是近行(定)及八等至(定)。”(《清净道论》第十八章,段一)
 
    所以四色禅、四无色禅与近行定皆是心清净。因此,禅修者为得心清净必须致力于获得近行定,或其中一个禅那,或全部的禅那。
 
    《相应部·定经》(Samyutta Nikaya , Samadhi Sutta)中提到:Samadhim bhikkhave bhavetha , samahito bhikkhave bhikkhu yathabhutam pajanati , kibca yathabhutam pajanati , rupassasamudayabca atthavgamabca , vedanaya samudayabca atthavgamabca, sabbaya samudayabca atthavgamabca, savkharanam samudayabca atthavgamabca, vibbanassa samudayabca atthavgamabca.“诸比丘,应修习定。诸比丘,得定之比丘能如实了知。如实了知什么呢?即色集色灭及其因,受集受灭及其因,想集想灭及其因,行集行灭及其因,识集识灭及其因。”5
 
    在这部经里,佛陀指示必须培育定才能如实知见:
 
    (一)、五蕴(色、受、想、行及识)是究竟法。
 
    (二)、五蕴集,即无明、爱、取、行与业。
 
    (三)、五蕴灭,即无明、 爱、取、行与业的止息。
 
    (四)、五蕴的生灭及它们生灭的因。
 
    任何想要证悟涅盘之人,应该注意佛陀所说的这一段话,因为它指出了培育定的必要性。如果禅修者依旧不培育定而修观,由于没有定力的缘故,他们:
 
    (一)、不能够依据过去、现在与未来三世而知见异熟法(果报法)如何依因缘法而生,或因缘法之灭如何导致异熟法之灭。
 
    (二)、不能够看到色聚,或若能看到色聚,却不能分辨它们,不能破除密集,以及不能辨明真正的究竟法。

相关热词搜索:刹那

上一篇:过患 Drawbacks adinava
下一篇:刹那定与观禅-2

分享到: 收藏